对山体滑坡区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对山体滑坡区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分析

刘小波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

摘要:山体滑坡区域建筑物变形测量能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本文研究监测山体滑坡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大地精密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从建筑物本身发生的基础位移、数据处理工作、变形观测的具体内容、变形监测工作的具体展开方式四方面入手,研究对山体滑坡区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地精密测量;基础位移;平面控制网

引言:导致山体产生滑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降雨和地震,另外还有社会人群的各种生产、劳动行为,所导致的山体滑坡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复杂。保证山体滑区域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需要实时监测山体和建筑物基础的变化形势,凭借监测到的信息,准备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一、监测山体滑坡的常用方法

(一)大地精密测量加重经济负担

监测山体滑坡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大地精密测量,使用该方法需要用到水准仪,测量山体中的几何水准。在此条件下能准确得知山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地表的形变会导致山体的形状和内部构造发生变化。运用大地精密测量的操作非常简单,正是因为如此,这一监测方法受到工作人员的特殊青睐。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的体现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某些特殊因素的限制作用。这些特殊因素包括地形、天气情况。除此之外,由于监测周期比较长,投入其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是一项经济负担[1]。

(二)近景摄影测量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近景摄影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某测量人员在测量的工作中用到比较多的就是照相机,使用照相机获得实际情况,之后把获得的数据信息输入至计算机,展开测量计算活动。准确绘制三维坐标,从而得到反映山体形变的信息。此外,还有可能使用专用的量测相机拍摄滑坡监测范围的实际情况,生成立体对象,反映地面的变形情况。如果是近景摄影测量,实际执行时,监测人员不需要前往现场。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天气状况会对监测过程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导致测量的位移不够准确。

二、对山体滑坡区的建筑物变形监测

(一)建筑物本身基础发生的位移

在山体滑坡区域,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因素主要是建筑物本身基础发生的位移,位移的产生有可能是纵向的,也有可能是横向的。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需要监测的指标有岩体和土体的位移、倾斜、沉降和裂缝,监测技术的运用能产生分析预报。对山体滑坡区域的建筑物展开变形监测工作,要保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高度符合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特级要求中,沉降观测观测点的误差范围要控制在0.05mm以下,位移观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要控制在0.3mm以下。特级变形测量在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重要的科研项目变形监测中适用。为了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选择的变形观测点要有一定代表性,充分反映变形体特征的敏感位置,在影响变形的区域范围外,要设置稳固可靠的基准点,最少设置三个。在监测建筑物变形的过程中,要保证位置稳定,同时也直接测定观测点,把控制点作为工作基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合理的观测周期,所获得的监测点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对建筑物整体的形变情况进行表达[2]。

(二)科学应用变形监测手段,高效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展开变形监测工作,保证高度符合项目特征,工作人员在收到项目任务书之后,应该尽快展开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在施工现场组织勘探活动。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案。完成变形监测工作之后,应该尽快分析相关数据。研究发生变形的真正原因,并深入思考。如果监测得到的结果与标准要求不相符合,就应该尽快对监测方案作出调整。一旦发现变形量超过既定的预警数值,有必要尽快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实施一系列的保护方案。假如监测的结果显示变形体发生的移位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却没有达到预警值,监测活动的进行必须要及时进行,并及时给出监测报告。监测工作的进行要注意使用合理的监测手段,同时也要应用适应性强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大地测量监测是应用比较多的监测手段,细分监测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三角测量和水准测量。这一类的测量方法能给出变形状态,也能给出相关的变形信息,高度满足不同的精度要求。对于不同形式的变形体来说,应该在不同的监测环境下完成相应的监测工作。地形条件会影响监测点的位的布设情况,在外业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自动化监测实现的难度就会有所加大。现如今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山体滑坡建筑物变形测量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非接触式变形测量手段,这些技术包括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卫星遥测技术,另外还有GPS变形监测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三)明确变形观测的具体工作内容

对山体滑坡区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要明确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一监测基坑内的回弹量。该项工作的进行是在建筑物建设的初期阶段,回弹量会影响基坑机构的稳定性,设置建筑物的观测点要从基坑建设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入手,所产生的数据能用来计算基坑开挖前和基坑开挖后的高度差。第二,对地基结构展开分层测量工作。建筑物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为地基的稳定性提供保障。把地基结构分层,为每一层设置一个观测点,完成数据的测量工作,发挥函数计算公式的优势,从而计算出每一层由载荷引发的沉降量,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土层总的沉降量。第三,要保证准确测量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量,该项工作是管理监察任务中的重点部分。在全天不同的时间段内展开建筑物沉降情况的测量任务。运用观测得来的数据完成高层建筑物沉降量的计算工作。

(四)水平方向上变形观测工作的正确展开方式

在水平方向上展开变形观测工作,要确定平面控制网,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为依据,科学确定平面控制网的形式,同时也确定具体的观测条件。一般情况下的表现形式是独立坐标系。实现水平观测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极坐标法、后方交会、视准线和导线法。其中极坐标法的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光电测距仪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条件。该方法对使用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基本条件变形点能安置反光镜,在此基础上,还要满足与基准点的通视要求。如果使用导视法,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相邻的两个测量点能实现通视,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能在变形点上安装仪器,高效完成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工作[3]。测量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分析并处理数据,得到的信息用来反映测量点的水平位移,也反映测量点的方向。该种方法在非直线型的建筑物中比较适用。假如建筑物的位移方向是已知的,同时也满足线性这一要求。运用视准线方法进行测量就很合适。如果在变形的位置上安装仪器有一定难度,就应该运用测角前方交会法展开测量工作,科学控制交会的角度范围,60度到120度是比较合适的,保证交会的精度高度精确。将仪器安装在变形点上,展开测角后方交会的具体测量步骤,要保证三个基准点和变形点相互之间良好通视。

总结:综上所述,确保山体滑坡区域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对山体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密切观测是重要保障。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要科学应用沉降观测,密切结合实际情况,为建筑物的稳定性提供准确信息,同时也保证监测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在未来要考虑到山体滑坡区大多位于野外,实现长期监测有一定难度,要积极设计远程控制系统,提高所获得监测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周海晶,唐天聪.一种基于ZigBee组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6):44-45.

[2]范晓梅,田万生,潘建磊.BOTDR构建下的山体滑坡监测应用思路探索[J].西部资源,2018(02):89-90.

[3]赵泽宇.土质边(滑)坡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