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脑出血患者气道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16例脑出血患者气道护理体会

周剑平

周剑平(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678000)

【摘要】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增长趋势,笔者在急诊科临床工作中通过对16例脑出血患者的细心观察和护理,发现通过早期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清洁,保持气道通畅,采用合理排痰方法,有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临床预后。

【关键词】脑出血气道护理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07-02

脑出血患者死残率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除了与脑出血的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外,还与全身并发症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呼吸道护理及进排痰是阻止感染恶化,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的生要方法。笔者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收住急诊科的1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有效排谈方法,早期加强气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脑出血患者年龄在39岁—76岁之间,其中脑室出血2例,脑干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2.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15度左右,患者有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舌后坠者抬高下颌并放置口咽通气道。神志清醒者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做深呼吸4—5次/h,5分钟/次,昏迷痰多者给予吸痰,必要时气道插管,以保证氧气供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及叉感染,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2.2加强气道护理,控制肺部感染

保持气通湿化,首先要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2500—3000ml/日,如果液体量不足,既使对呼吸道进行湿化,其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仍处于缺水状态,所以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量。温化气道我们多采用雾化吸入,其原理是利用气流和超声波的声能动量将雾化液撞击成细微颗粒悬浮于气流中进入呼吸道,以达到治疗呼吸道炎症、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的目的。雾化液可以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加入相应的抗菌素药物或用糜蛋白酶40mg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每天2次。人工气道护理:气管插管者应保持道管的通畅及正常位置,防止脱落、扭曲、受压,吸痰用具专人使用,吸痰盘、雾化器、吸引器等应每天消毒,操作前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3正确有效的排痰

正确有效的排痰对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国外多采用的程序为:雾化吸入药物→变换体位叩打→使用振药器等;国内有人总结的“三步排痰法”是一吸(通过雾化吸入来溶解稀释痰液),二拍(翻身拍背,使附着于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三吸即吸痰。吸痰前应加大吸氧浓度及吸氧流量,可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造成组织缺氧。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面色、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有窒息或者呛咳时应立即停止吸痰。如果痰液粘稠,吸痰之前应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方法从下至上,从外到内,利用震动的原理使细支气管深部痰液松动、脱落排除大气道。每天根据病情进行1—2次,每次10—20分钟左右。吸痰时应先用质地良好的一次性硅胶管,外径应小于人工气道直径的1/2,一般成人用14号左右,儿童用10号左右。按照常规先检查吸痰器功能完好及管道通畅后,在无负压的情况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道约10—15公分,踩动负压一边旋转一边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5到10秒钟,吸痰时切忌动作粗暴,上下多次抽吸,以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本组患者有7例合并肺部感染,通过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痰液减少,病情逐渐平稳,临床预后较好。

3.总结及讨论

脑出血患者特别是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气道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据报道脑出血昏迷者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若低氧状态持续20分钟,即可导致严重的脑干功能损伤,影响其后的生活质量。另外痰阻还可导致合并肺部感染和心脏病发作而死亡。本组16例脑出血患者中,除2例因出血量多而急,压迫呼吸中枢而死亡,有2例放弃治疗外,其余12例均通过早期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排痰,控制感染,冰枕,止血,给氧,对症支持等治疗下逐步康复出院,提高了治愈率,收到良好的临床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