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苏伟平

牡丹江康安医院原牡丹江市传染病院157000

【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患者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患者30例,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完成了48周治疗,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治疗48周时HCVRNA阴转患者16例,占接受治疗患者总数的53.3%,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病毒学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周时有1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死亡现象。结论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患者可有效抑制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症状,抑制肝硬化进展,降低并发症特别是肝癌的发生。

【关键词】丙肝肝硬化低剂量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76-01

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而导致的一种传播途径明确、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的疾病[1]。与乙肝相比,丙肝慢性化率更高,更易导致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甚至肝癌(HCC)。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晚期的症状表现,是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主要有门静脉高压、脾大、腹水或者肝性脑病[2]。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是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手段[3],但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是干扰素应用的禁忌。为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30例于本院就诊的丙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患者行干扰素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64岁,平均(55.0±9.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4]。且所有患者均无黄疸、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白细胞、血小板、肾功能正常,既往无干扰素应用史,排除其他类型的肝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根据入选患者个体化程度制定低剂量治疗方案。其中干扰素150万IU隔日一次、联合利巴韦林0.6g/日治疗3例;标准干扰素300万IU隔日一次、联合利巴韦林0.9g/日治疗8例;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50u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0.6g/日治疗9例;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90u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0.9g/日治疗10例。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调整。对以上病例治疗前后HCVRNA定量、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彩超等指标记录分析。

2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完成了48周治疗,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治疗48周时HCVRNA阴转患者16例,占接受治疗患者总数的53.3%,HCVRNA下降者28例,治疗后28例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彩超显示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数值良好,无腹水、肝性脑病、肝癌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4周时有1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

3讨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呈全球性流行。有些病人可出现慢性化而导致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发生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其10年存活率大约为80%,若患者出现失代偿其10年生存率仅25%[5]。这与长期以来丙型肝硬失代偿期患者无法应用干扰素控制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6]。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剂,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来使患者产生抗病毒蛋白,进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病因治疗可以可以激活免疫应答,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7],而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通常被认为是干扰素抗病毒的禁忌证。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有效解决了脾亢所致的用药禁忌,为无计可施的医患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近期研究发现,小剂量干扰素对脾功能亢进者也同样适用[8]。据报道,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使患者的纤维化程度降低,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9]。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组研究样本较少,时间短,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栓塞术后患者的远期情况、治疗周期需在实践中总结、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Management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JHepatol,2011Aug;55(2):245-264.

[2]吴勤,金波,马雪梅,等.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17,540.

[3]李磊,樊和斌,杨东亮.亚太肝病研究学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共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289-295.

[4]马雪梅,金波,孟繁平,等.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随访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3,25(3):161-163.

[5]陈立艳,周莉,马英骥,等.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7):2925-2928.

[6]张颖,魏欣,贾战生,等.丙型肝炎各级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2):93-96.

[7]黄水根.核苷类药物联合小剂量短效α-2b干扰素治疗失代偿期乙、丙混合型肝炎肝硬化[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9):37-38.

[8]郭小青,邱服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75-176.

[9]孙颖,张伟,赵军,等.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疗效分析[J].肝脏,2013,15(9):6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