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下沉工程塌陷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沉井下沉工程塌陷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吴育亮

广州广荔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沉井下沉工程塌陷事故的原因及处理展开了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沉井下沉塌陷事故的原因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沉井下沉;事故;原因;处理

0引言

沉井工程一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而在沉井下沉的工程中,防止出现土方塌陷的事故,一直都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好塌陷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方案,及时做好处理,以保障沉井下沉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1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

某沉井规格为16m×10m,沉井深度15.0m,井壁厚1000mm;地面标高+7.30m,管内底标高(罗零标高)为-0.754m。该沉井在施工中突发地面土体塌陷,鉴于该情况,通过现场施工现状及地质勘查资料,详细分析了土体塌陷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该状况制定了土体加固方案,保障该沉井继续施工,为之后的顶管施工创造作业条件。

1.2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岩土层主要由杂填土、粘土、淤泥质土、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和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等组成。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

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约0.60~2.50m,混合稳定水位的埋设在0.60~2.50m之间(罗零标高5.55~8.38m)。地下水主要包括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残积砂质粘性土和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孔隙潜水,属弱透水含水层,地下水水量较少。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沿线居民生活用水入渗影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高程为6.00~8.40m,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8.22m(罗零高程,闽江历年最高水位)。

2沉井突发土方塌陷

7#沉井在下沉至第12m时,其北侧即靠西路那侧井壁外侧地面发生塌陷,并且整个井体往北侧倾斜。经过实测,沉井南侧墙体高程比北侧墙体高400mm,为保障施工安全和防止地面的进一步塌陷,现场由施工单位临时在沉井井壁里侧施打一排钢板桩进行临时防护。

沉井内侧临时钢板桩加固完毕后,现场施工人员按照常规沉井下沉作业方法,继续在沉井内开挖下沉并择时进行沉井纠偏,但现场随即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沉井里面开挖多少土方,沉井外面地面就向下塌多少土方。考虑位于该沉井北侧10m左右有一桥台,沉井如果继续下沉,造成的土方塌陷势必会影响到该桥台及桥梁安全,施工单位暂停沉井下沉施工,并将该情况报告给勘查、设计、监理、建设等各参与单位。

3沉井突发土体塌陷原因分析

3.1现场施工工艺分析

经了解,施工单位在沉井施工前已完成沉井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并经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进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比较完整,审批手续完善。施工期间监理单位严格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该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并对邻近道路、房屋、地面沉降等进行观测。该沉井下沉至12m时,沉井北侧即靠西路那侧井壁外侧地面发生塌陷,属于突发现象,现场施工工艺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3.2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据地质勘查报告,该处地段地下水主要包括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残积砂质粘性土和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孔隙潜水,属弱透水含水层,地下水水量较少。

经调取由勘查单位提供的临近该处的原地质勘查报告(注:原设计方案此处为5#沉井,直径12m,井底埋深为10m,对应的钻孔编号为ZK19),该处沉井位于公园内,由于占道审批手续繁琐且时间较长,勘查单位为配合建设工期要求,在原设计沉井的边缘、无苗木的位置布置ZK19钻孔,并完成该孔的钻探。ZK19揭示的地层情况为:0~2.3m杂填土,2.3~11.7m粘土,11.7~14.6m残积砂质粘性土。

因设计单位将整个工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该处沉井方案已调整为7#沉井,16×10m矩形沉井,井底埋深为15m,平面位置向河边移动了约10m,因优化设计前后两处沉井位置变动距离小,考虑地质情况不会有较大变动,设计单位还是按原先的地质勘查报告进行该处沉井设计。

鉴于实际施工中,现场该处沉井北侧出现的状况,初步探明该处实际地质状况与勘查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不符。为此,建设单位委托原勘查单位对该处地质进行了补勘工作,在7#沉井的4个角点布置ZK1、ZK2、ZK4、ZK5孔;另据施工现场反馈,在7#成井北侧疑存在空洞,另补设ZK3钻孔,钻探时受场地条件限制,钻孔略作移位施工。

补勘的地质情况为:ZK4地层:0~3.7m杂填土,3.7~10.6m粘土,10.6~18.8m残积砂质粘性土,该孔与原ZK19孔距离约11m,地层相符。其余4孔均揭示了2.1~3.1m厚的淤泥或淤泥质图层,补勘剖面图。

3.3土方塌陷原因分析

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水文情况以及补勘的地质资料,7#沉井下沉突发土体塌陷的原因可以明确:补勘的ZK4地层与原ZK19地层相符外,沉井四周的新补勘的钻孔ZK1、ZK2、ZK3、ZK5孔均揭示此处沉井下方有2.1~3.1m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沉井在开挖下沉过程中,淤泥质土滑溜到沉井内,导致沉井北侧地面突发土体塌陷。

4处理方案——沉井外侧土体加固

4.1土体加固方案

根据7#沉井现场已经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依据补勘的地质资料,经参建各方充分讨论研究决定:采用简易工法桩或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案对该沉井倾斜的一侧地面进行土体加固,加固后再进行沉井后续施工。考虑到工期及现场施工条件,在沉井北侧和东西两侧采用小型灌注桩(即树根桩)+高压旋喷桩对土体进行加固,现场试验确定可行有效,并经参建各方认可。

鉴于沉井北侧目前处于一定程度的倾斜塌陷状态,因此场地需先平整后再打桩,并在土体加固实施过程中,加强对井体、道路、驳岸以及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待桩体达到要求强度后,再继续实施沉井下沉和沉井纠偏工作。树根桩+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及旋喷桩剖面图如图1所示,树根桩配筋图如图2所示。

4.2土体加固方法

(1)采用Φ400@400树根桩+高压旋喷桩加固,并设置500×400的钢筋砼冠梁。

(2)主要材料

混凝土: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添加0.08%三乙醇胺和0.5%氯化钠(与水泥重量比)外掺剂。混凝土强度:冠梁:强度等级C30;主体结构:强度等级C30,抗渗强度等级0.6MPa;树根桩:强度等级C30;垫层:强度等级C15;

钢筋:采用Ⅰ级钢和Ⅲ级钢,主筋净保护层厚度:除树根桩为20mm,其余均为30mm。

(3)树根桩+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要求

树根桩施工中执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认真做好清底工作,严格控制桩的垂直精度,在浇筑帽梁前凿除桩顶疏软部分混凝土,桩内主筋伸入帽梁长度为35d。

高压旋喷桩在注浆后28d,加固体静力触探比贯入阻Ps≥1.4MPa,渗透参数≤1×10-7cm/s。

(4)施工工艺

高压旋喷桩工艺参数符合表2规定,施工中严格按照标中规定参数来控制泥浆的质量。

钻机成孔采用天然泥浆护壁。

灌注施工时,为防止相邻桩孔移位和窜孔,采取间隔施工。

桩长采取平面图标注长度及以进入全风化花岗岩1.0m双控。

4.2检测及验收

(1)土体加固施工完成后,经勘查、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单位人员到场检测、验收确认,桩孔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

(2)每3~6根桩留置一组试块,经过抗压强度检测,桩身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动测法检验桩身质量,经过检测,符合要求。

(4)旋喷桩防渗效果,按照规范要求,经过压水试验,检测合格。

5沉井下沉、纠偏、封底

(1)树根桩+高压旋喷桩施工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即可对沉井进行后续施工。

(2)根据该处沉井存在的情况,后续沉井下沉取土分两部分取土,把井内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先在三角形Ⅰ的A角往B、C方向取土,取土过程沉井产生些许下沉,待稳定后继续挖至刃脚以下,再挖三角形Ⅱ,把沉井慢慢纠正回来。

(3)根据该处沉井的实际倾斜情况,该处沉井采用偏心压重法进行纠偏,在沉井较高一侧(即南侧)加偏心压重,并同时在较高一侧多挖土,使沉井逐渐下沉恢复水平后,再进行均匀挖土,使沉井顺利下沉,如图3所示。

(4)沉井挖土下沉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挖土,用一台25t汽车吊吊运出土。由于场地限制,挖土施工存在困难,综合考虑挖土、吊运的施工能力,沉井下沉速度控制为1m/24h。在坑边堆放弃土、材料和移动施工机械时,与坑边保持一定的距离,距坑边3m以外,堆放高度不超过1.5m。

(5)在沉井沉至设计标高1.0m以上时,适当减少下沉速度,特别是刃脚下掏土的速度,防止突沉或超沉事故产生。周边开挖深度小于10cm,避免发生倾斜,保持正确的平面位置与垂直度,在离设计深度20cm左右停止取土,依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6)沉井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下沉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及时进行纠正操作,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最大沉降差均控制在250mm以内。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m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7)当沉井沉到设计标高,经2~3d,下沉稳定,经过检测,8h内累计沉降量<10mm,经勘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人员验槽并符合要求后,对该处沉井进行封底施工。本沉井既作为顶管工作井,日后又是作为提升泵井使用,对封底质量要求严格,不允许出现渗漏,鉴于实际施工中涌水量不大,井底土质较密实,采取排水封底施工方法进行封底。

6结语

综上所述,沉井下沉的工程施工对于修建深基础和地下建筑物来说,是关键的一部分。因此,做好沉井下沉的施工,防止塌陷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塌陷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处理,以为沉井下沉的工程施工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博.浅谈沉井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5(31).

[2]王理想.大型沉井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筑施工.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