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活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怎样激活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赵素丽

山西省长治县工业园区宋家庄学校047100

摘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这样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勇于克服困难、主动探索创新的习惯,形成反思质疑的品质。

关键词:问题探究培养思维

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东西,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在生活情景中引发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随着刺耳的消防警笛声,某消防大队连续接到两个火警电话,均有重大火灾发生,如果你是消防大队长,请将现有消防人员36人,平均分成两队,每队又平均分为3个救火小组,迅速投入战斗,每组该分多少人?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示,观察进而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肯定会积极参与,争相解题。而如果将题设计成“某车间有36人,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3个小组,每组多少人?”则显得平淡无味。学生会兴趣索然。

2.在猜想求证中引发兴趣。

猜想是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

在解决“包书皮”的问题时,我问学生“一张纸长40厘米,宽30厘米,数学课本长26厘米,宽18厘米,用这张纸包书皮合适吗?”我故意让学生先猜一猜,学生都猜合适,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猜的对不对呢?于是学生产生了求证的欲望与积极探索的兴趣。

3.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兴趣。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矛盾,就一定会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如在解决“每边种10棵树苗,四个角都种一棵。38棵树苗够吗?”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一下子就口算出40棵,树苗不够。“肯定不够吗?再用小棒摆摆试试。”学生摆完后奇怪了,“怎么会是36,不会吧?”,不用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组成小组坐在一起研究其原因来,像这样当新出现的问题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矛盾时,学生的情绪在矛盾的激化下高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使两者一样多”的应用题,可以准备许多圆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使两行的圆片一样多。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起先是笨拙地一个一个地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们又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法——利用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记住了大量知识而不能转化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专门将“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一个方面。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没有实物可供操作,我们可引导学生用符号、图形、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研究、思考。

比如“线段”:画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简单的线段却能在学生解决问题中起到奇妙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中解决问题。如“22:45从济南发车,次日6:37到北京,问全程总时间”。计算时间这部分知识计算过程很简单,内容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通过自己动笔探索,画出线段图则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三、互说算理,促其反思

互说算理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说算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请学生进行辩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共有30人参加跳台和踏板比赛,参加跳台比赛的有16人,参加跳板比赛的有20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同是一种算法30-16=14;20-14=6.也有许多不同算法:“我共摆30个圆片,16个当跳台的,20个当跳板的,不够安排的,我只好让6个人两样都参加了。”“才比赛的30人减去参加跳台的16人,还剩下14人参加跳板比赛。而实际参加跳板比赛的有20人,为什么差了6个人呢?原来他们两样都参加了。”“跳台和跳板同时比赛,跳台比赛的老师先来领走16人,跳板比赛的老师想来领20人,不够了,教室里就剩下14人,差的6个人哪去了?被跳台的老师领走了,因为他们两样都参加了。”这道题有多种算法,学生讲得很是热闹,情绪高涨,学生的想法更是五彩缤纷,不时出现奇特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拓展变化,激其再思

盖茨(A.L.Cates)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以往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激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们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可以把它的条件变成多余的或不足的,可以让它的解法是多样化的,也可以答案是不唯一的,无论是条件性开放题、策略性开放题还是结论性开放题,都能促使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

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最终才能养成良好的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并且变被动解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