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老年人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2

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老年人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徐钰郭海飞吴芳芳

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325200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比较具有相似贫血程度且平均红细胞体积值相近的老年慢性病贫血患者(ACD组)与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IDA组)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以探讨血清EPO水平对于老年慢性病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老年ACD患者和43例老年IDA患者的血清EPO含量,与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EPO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EPO含量为(10.18±3.82)mIU/ml,IDA组血清EPO水平为(150.71±61.82)mIU/ml,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ACD组血清EPO水平为(65.75±20.31)mIU/ml,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明显少于IDA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EPO水平对于鉴别具有相似贫血程度且平均红细胞体积值相近的老年慢性病贫血患者与老年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清EPO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89-02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数据,中国居民平均贫血患病率为2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约为29.1%[1],对于老年人来说,贫血十分常见,且导致贫血的疾病谱非常多样,病因主要包括慢性病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其中以慢性病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等。因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可能,故其在红细胞形态、铁蛋白水平等指标与缺铁性贫血不易区分,故临床上容易与缺铁性贫血误诊,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检测人体血清EPO水平来探寻其在老年人贫血,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本科室以及本院呼吸内科、普外科、风湿科住院的患者,其中慢性病贫血组患者35例,且为轻中度贫血(60g/L~110g/L),同时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介于72fl与100fl之间,同时排除肾功能不全病例,年龄60~70岁,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1例,慢性感染性疾病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缺铁性贫血组43例,且为轻中度贫血(60g/L~110g/L),同时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介于72fl与100fl之间,年龄60~70岁,以上2组研究研究对象的诊断均经过临床、骨髓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所证实。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20例老年体检者,年龄60~70岁,近期无感染病史,且无肾、肝脏及其他疾病。

2.血清EPO的检测:取外周静脉血3ml(EDTA抗凝),室温下放置0.5h,离心,按试剂盒(美国Amegen公司)进行操作,分光光度仪监测每孔的光吸收值,450nm为检测波长,600nm为参考波长,检测后计算两个平行孔的平均值,减去空白对照的平均值,先用参考数据软件以平均值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经圈对数图处理的数据所绘制的应为一条直线,然后依此标准曲线,判定每份检测样品的含量。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二.结果

ACD组、IDA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EPO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血清EPO水平(10.18±3.82)mIU/ml。ACD组的血清EPO水平为(65.75±20.31)mI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EPO水平明显上升(t=4.198,P<0.01);IDA组的血清EPO水平为(150.71±61.82)mI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EPO水平也明显上升(t=7.125,P<0.01)。两组数据表明老年人缺铁性性贫血以及慢性病性贫血的EPO水平均明显上升。ACD组与IDA组在EPO水平上的比较ACD组与IDA组的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75.3±3.18)g/L,(79.62±4.51)g/L,两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96,P>0.05)。ACD组与IDA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分别为(78.5±2.84)fl,(72.5±3.74)fl,两组贫血的平均红细胞体积比较无差异性(t=0.421,P>0.05)。但是ACD组的血清EPO水平为(65.75±20.31)mIU/ml,IDA组的血清EPO水平为(150.71±61.82)mIU/ml,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t=3.121,P<0.01),提示即使两组贫血其贫血程度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少程度类似,其在外周血EPO水平上的差异仍然非常显著。

三.讨论

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性贫血(ACD)同为老年人贫血最为常见的两种病因。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贮存铁缺乏从而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阐述包括:1.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导致某些宿主因素被激活,如巨噬细胞过早的破坏血流中的衰老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2.疾病状态下,某些细胞因子,如TNF-α、IL-1和干扰素,能抑制骨髓红系增生;3.疾病状态下导致铁调素(hepcidin)合成增加,铁调素导致膜相关铁转运蛋白分子的胞内化以及降解从而导致巨噬细胞释放铁减少以及肠道吸收铁减少以至于可利用铁减少;4.疾病使EPO分泌相对不足,以及造血组织对EPO的相对抵抗[2]。慢性病性贫血早期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后期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因此长期以来,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是基层医院临床存在的难题之一。现阶段用于鉴别此两种贫血的指标包括:综合性铁指标(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新的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血清铁调素等[3],但是鉴于老年贫血患者多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综合性铁指标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有所削弱,同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调素指标很多基层医院并不能开展,同时骨髓细胞学以及骨髓铁染色检查因其为有创性检查,老年患者对其接受度较差,故寻找新的实验室指标既能较为准确的鉴别上述两种贫血类型,同时易于开展,经济性强,患者接受程度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分子量为34-39kDa的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主要由浅表肾单位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合成,EPO合成及释放的刺激因子为组织的缺血缺氧,近年研究发现EPO的合成主要通过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进行调控。HIF由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组成。组织缺氧可抑制蛋白酶对HIF-α降解,蓄积的HIF与调节DNA序列的低氧反应原件(HER)结合,使EPO基因转录表达增加。血清EPO(serumEPO,sEPO)是EPO的可溶性片段,正常情况下,sEPO含量很低,但能反映体内EPO的水平,故目前主要通过检测sEPO来检测体内的EPO水平。在机体EPO生成能力正常的情况下,sEPO和Hb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一部分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性贫血在贫血程度以及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上存在重叠性,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测定外周EPO水平来协助鉴别诊断,但是目前由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资料,上不能得出外周血EPO水平鉴别这两种贫血的具体标准,外周血EPO水平在鉴定ACD和IDA的具体标准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朴建华,赖建强,荫士安,等.中国居民贫血状况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4):268-271.

[2]李强.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1121-1123.

[3]赵晋英,周沛,刘翠,等.血清铁调素含量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0,31(23):3091-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