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

李鹏沈丽娟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通用技术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15

[摘要]本文简介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编制程序,给出了典型发动机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框架,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引言

航空发动机(本文航空发动机指航空涡喷、涡扇发动机,不包括涡轴、涡桨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是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执行的各类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涉及设计、制造、试验等十余个专业技术领域,专业技术领域广、标准数量巨大,标准涵盖发动机全寿命周期各个领域。以GJB241A-2010《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为牵引,围绕发动机技术攻关和应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梳理、规划和制定配套支撑标准,固化研究成果,破除现有行业级以上标准数量少,不能满足研制需求的局限,推动发动机研制技术发展。

1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我国对标准体系的研究是从“十五”计划开始,当时在标准化的理论上提出了“系统的观念”,标准化工作也从原来的单一、简化、协调、优化发展到标准化系统协调概念。期间编制了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并相继制订并颁布了GJB241-1987《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和GJB242-1987《航空涡轮螺桨和涡轮轴发动机通用规范》等标准,这些当中部分标准至今还一直指导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为用户与研制方确定研制方案、建立合同关系及产品研制、验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性标准。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围绕提高型号设计和生产能力的需要,制定了发动机总体结构和设计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设备与产品标准、制造工艺标准,为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能力,进一步研究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美国不断总结前期发动机研制经验,制订并颁布航空发动机通用规范,用以指导新型发动机的研制,并在使用中不断修订完善,最著名的有5007系列标准。除了发动机通用规范等顶层规范,美国又建立有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重点对发动机的各类试验方法(零部件、整机等)做了明确的规定,较好地规范了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为各型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应以型号全寿命周期研制需求为牵引,坚持技术推动、积极创新体系结构,形成反馈机制和自我完善能力,以航空前沿技术的发展和航空产业信息化的推进,不断完善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坚实的技术基础保障能力,推动标准化的发展和标准技术水平的提高,加速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具体模型体现,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对标准体系表进行了定义。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表由标准体系框架和明细表组成,体系框架是发动机产品结构的直观体现,明细表是发动机研制各阶段各领域所涉及的标准集合,两者相辅相成,是制定标准发展规划、确定型号产品采标范围的重要依据。构建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表要在充分论证调研,反复讨论迭代之后才能形成,其编制程序及流程说明见图1。

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按照发动机产品结构建立,包含发动机项目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使用发展六个研制阶段的全部标准需求,分为“产品标准”、“设计标准”、“材料标准”、“制造标准”、“试验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通用基础标准”七个领域,见图2。

3结束语

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充分结合各型号专项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协调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标准体系,以体系为规划,保证标准制定、验证、实施的全过程完整,以此支撑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推动研制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