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把握意外生成精彩课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巧妙把握意外生成精彩课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顾丽华

江苏省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210012

【案例背景】

课堂的各个环节和部分,若平铺直叙或毫无波澜,则课堂就难以凸显其趣味性、生动性,也难以迸发出创新思想的火花。由此,可以借助科学预设,设计一些课堂中的意外,或仔细观察,抓住学生在课堂学习、互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意外,将这些意外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实现对学生巧妙的引导和介入,让学生在意外的依托下生成智慧与方法。

本案例以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对课堂中教师科学预设合理设计的意外、课堂中学生生成的意外,将意外资源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将意外作为一种资源,巧妙设计与等待,优化学生创意思维,鼓励拓展思考,以意外活跃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描述】

片段一:半块小正方形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我先是买了一套改正贴在课堂上展示。后是拿着剪刀,在海报上分别剪成了边长为1dm、1m的正方形,便于课堂上展示。学生大体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及“面积单位”相关知识,继而引导学生形象认识。

出示改正贴和剪切的海报。

师: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为1cm2,写作1平方厘米。以此类推,边长为1dm的正方形,面积为1dm2;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为1m2。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改正贴和认识面积的学具,观察后交流。

生:老师,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对吗?

师:对呀,比如贴在纸上,若改正贴边长是1厘米,那么就要占1平方厘米。

生:那如果不是正方形,是长方形,长和宽不相等呢?面积该是多少?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了,大家拿出学具测量一下课桌上物体的面积。

学生开始试着贴或拼搭图形,拿出练习本、橡皮擦、课本、草稿本、文具盒等物品,还是拼搭,发现小物体可以用改正贴逐渐贴满,再数个数就能得出面积了。而此时,也有学生面露难色。

师:大家在讨论什么呢?

生1:我用改正贴贴文具盒侧面的面积,发现有的只需要半块小正方形。

生2:我用1分米的正方形学具贴课本,横着用2张,会多出来。

生3:老师,是不是要用更小的图形贴?

……

片段二:混用各种单位

学生们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我组织了竞赛活动,由3名学生上台演示。

生1:老师,我们小组赢了,因为我们用的时间是最短的。

生2:不对,老师,是我们小组赢了。

A小组和B小组之间发生了争执,都在为自己小组是否获胜争取机会。

A小组的代表继续说明。

生3:老师,你说过面积就是长乘以宽,我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计算出来了,时间最短,应该是我们小组赢了。

相持不下的时候,我介入开始指导。

师:我们看这个题目:“一个长方形长是12分米,宽是5米,面积是多少?”大家能看出这个题目和其他题目的差异吗?

学生们开始观察,有的学生眼尖发现了差异。

生4:分米和米单位不同。

师:真细心,确实如此,我们在课堂上训练时,一直都标示的一致的单位,且面积单位对应即可。但这里长、宽单位不同,是否要先换算呢?

生5:是呀,1米=10分米,5米=50分米。面积应是12×50=600平方分米。

师:所以哪个小组赢了呢?

生齐:B小组。

【案例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意外,这都是因为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或者是由于认知矛盾、认知差异导致的。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合理把握和科学运用这些意外,将其作为丰富而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优化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从这些方面努力:

1.巧妙把握意外,丰富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将这些意外看成教学资源,通过巧妙引导和科学介入,丰富教学资源,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科学利用意外,生成精彩课堂。由“半块小正方形”顺势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激活了学习兴趣;由“奇怪的长方形”教给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混用各种单位”,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改正。

3.给与时间空间,培养综合能力。创设恰当的情境,契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巧妙的设计意外,并抓住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还给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创意思考,完善知识与能力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