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马锋

马锋(陕西乾县大墙九年制学校陕西乾县713300)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是一样。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地鼓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能显著提高阅读有效性。就此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对阅读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93-01

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开拓眼界、了解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文章就是与文章作者灵魂的沟通,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刚刚接触阅读的引路人,要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引领学生热爱阅读,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十分重要。

一、创设情境,恰当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巧妙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直接导入,如《七月的天山》这一课就是直接导入;可采用歌曲导入,如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就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来引出小英雄雨来;可采用故事导入……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因教材而定,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二、培养阅读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这点上深有感触,对于小学四、五、六学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目前注意力还达不到高度集中,看书只能是三分钟的热度,所以我认为先建立浓厚的阅读兴趣才是关键点。

(1)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选读法、浏览法、通读法、跳读法、精读法……而不同的阅读方法适合不同的孩子。其次,确定好自己孩子的阅读方法后选择感兴趣的读物也是关键点。很多家长都会让老师推荐书籍,但不一定是你的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如果看不感兴趣的书籍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适得其反。选择孩子喜欢的书才是王道。

(2)有效开展阅读类活动

作为老师,我们应抓住现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例如每周组织一次“周读书比赛”,请孩子们上台去朗读,老师应抓住机会进行点评,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此外,还可以分组分享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对该文章进行赏析,老师做为评委,为每组发言的孩子进行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如何去阅读,如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促动全班同学的阅读兴趣,而且更能够通过此类活动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3)创造阅读氛围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时刻需要营造阅读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会涉及到课外的很多故事,我们可以诱导学生的阅读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但阅读氛围仅限于学校老师的营造是不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也非常的重要。所谓“书香门第”,其实“耳濡目染”是非常有必要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点也没错,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起到表率和示范作为,而且会对学生起到指导和启发作用。

三、培养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育,文章问题完全由老师一人讲解,学生完全是被动式的学习,没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习效果不好。阅读文章时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学生对文章提出问题说明已经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已经渐渐进入文章的意境,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得以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教师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学生提出了“如果孔子了解了现代知识,会如何对两小儿解释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开展相互探究、相互交流、其他学生的补充完善。学生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效率。

四、如何上好阅读课,关键还要围绕“五个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1、主动性。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把被动的阅读变为主动。教师要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供一定的空间。如何搞小规模的班级“读书课”、“读书方法交流”,以学生为主的“读书小讲座”或某一主题的交流演讲活动,让学生自己投入到阅读中,自己找阅读的内容,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做笔记、自己整理知识。

2、独立性,即在阅读中强调以学生自身为主,由学生个人完成查阅资料或查询相关知识等内容。独立性强调了阅读的不可替代性,忽略了这一点将使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3、独特性,指培养学生自身的个性阅读。即用学生自己选定或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思考,敢于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学生质疑,解疑中误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动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六、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法,没有读,就不能产生语感、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句子的含义、语言的运用方法等等。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