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踢踏舞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踢踏舞教学研究

任志力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摘要:新课标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为丰富学生们的文化艺术知识,音乐、美术等非考试科目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踢踏舞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舞蹈类型,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得到广泛推广。本文旨在分析踢踏舞的特征和要领,探索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顺利开展中小学踢踏舞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踢踏舞;教学研究

踢踏舞诞生近300年,并伴随着美国的崛起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后分化为爱尔兰流派与美利坚流派。中小学的学习任务繁重,舞蹈作为课余时间的一种调剂,有利于缓解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并培养青少年高雅的情操,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但在国内还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情况下,要教好一门外来的且并不新潮的舞蹈,对于广大的舞蹈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一、新课标与美育

新课程标准是我国课改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它不在唯成绩分数论高低,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科学搭配,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塑造。美育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对人的感受美、认识美、创作美的能力的培养。踢踏舞是一种节奏感极强的脚步舞曲,通过脚步的动作变化与搭配展现线条美与力量美,它让人学会欣赏一种优美舞姿的同时,陶冶审美情趣并促使自己努力向美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也加深了对欧美文化的了解。如今美学的社会作用逐渐凸显,使得整个新课改突出了学科综合性的重要性,适当地开展踢踏舞教学,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习得一门外国舞蹈,有利于打开孩子的视野,提升其对美的领悟与追求。

二、踢踏舞

(一)踢踏舞的起源与发展

踢踏舞在风格上属于现代舞曲,但相对于潮流舞蹈而言它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是在殖民时期爱尔兰人与非洲黑奴将各自的名族舞蹈融合而成的。踢踏舞的诞生地是美国,像这个国家一样,踢踏舞自由开放,在肢体上并没有过多的限制与要求。在发展历程中,踢踏舞不断吸收融合其他音乐舞蹈的特点,包括西部牛仔、爵士乐,更加富有节奏和自娱自乐的特点。后来,踢踏舞发展为爱尔兰风格及美利坚风格两个派别,跳舞的主体也由最开始的清一色男人,到近代发展成为男女老少皆宜。

(二)踢踏舞的特色

踢踏舞得名于其在跳舞的过程中发出的“踢踏”声音以及步伐动作,其表演所穿的鞋最初是木制,后来发展为铁掌,与地面尤其是木板撞击会发出特有的声响。不同于一般的舞蹈,踢踏舞侧重脚步的踩点、打击力度、动作组合,对于上半身的姿势并没有太多的讲究,踢踏舞与爵士乐紧密结合,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者打击地板,并且追求在舞蹈中随意发挥。踢踏舞起源于民间,是农场和城市小民在繁重的劳作中为了缓解疲劳而发明的,后来借鉴了百老汇的表演程式,其演出场合也大为扩张,成为美国代表性的民间舞曲。

(三)踢踏舞的流派

踢踏舞是以爱尔兰移民及非洲黑人奴隶的名族舞蹈为基础在美国大陆演变产生的,在其后300年的发展历史中,分化为美国流派和爱尔兰流派。美国流派更加吸收非洲的土著舞蹈,个性比较活泼自由,追求节奏的混合与繁杂,在好莱坞的歌舞剧年代,美式踢踏舞在银幕上火得一塌糊涂,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去,代表性作品有《雨中曲》、《龙国香车》、《一月船长》等等。爱尔兰流派则更多地继承了本土的民族舞曲,注重动作的协调与优雅,上半身保持平静和自然下垂,鞋子也分硬、软两类,代表作有《大河之舞》、《王者之舞》、《火焰之舞》。

三、踢踏舞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现状

(一)普及率很低

除了我国北上广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学习踢踏舞或踢踏舞的爱好者等很少见,在中小学教授踢踏舞就更是罕见。我国有本土传统的舞曲,有少数民族的舞蹈,还有近年来在年轻人间兴起的流行舞蹈,对于外来的踢踏舞本来就陌生,而且只动用下半身,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与一般审美。加上中小学舞蹈学习本身就不是大众活动,我国爱好与专研踢踏舞的群体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尚处空白,要影响到中小学的舞蹈教学就更困难了。

(二)不被关注、热情冷落

到目前为止,中小学仍然扮演者应试教育的角色,家长、老师、学生都根深蒂固地认为读书就是考试,教育就是分数,除了考试科目,非考试科目一般都被打入冷宫,不受重视。全国为数不多的踢踏舞老师许多本身对踢踏舞教学就不够热情,只图完成课程任务,如果有主要科目的老师占课,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将舞蹈课时间拱手相让。而且我国的踢踏舞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值得商榷,许多也只是浅尝辄止,对踢踏舞的研究不够深入,本身就不具备相对的踢踏舞功底。

四、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踢踏舞教学探索

(一)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重视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越来越呼吁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高分低能的早已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社会欢迎。中小学教育者也应当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都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踢踏舞作为舞曲的一种,应该积极响应我国课改政策,舞蹈老师也要端正自身的姿态,对自己的课程抱有一份热诚与执著,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积极引导学生对踢踏舞产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与美育相结合

踢踏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非常陌生,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当给学生来一段精彩的表演,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崇拜的情绪。作为一种舞蹈,踢踏舞在塑造学生优雅姿态的同时,也给予学生对美的认识、美的感悟、美的创作,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与身心健康。学生在练习舞蹈时,要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视听的享受为其营造了一个愉悦的氛围,有利于释放胸中的怨气、怒气,还之以满满的正能量,是艺术与德育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增进沟通交流

踢踏舞既可以释放学业的压力,又能健脑、健身、活动四肢,而要学好踢踏舞,需要师生的协调配合。老师在教学中自然应当细致入微,规范每一个动作,孜孜不倦地讲解分析要领,而学生也应当满怀热情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主动向老师请教,可以建立微信群彼此相互切磋,互传学习资料。脚法是踢踏舞的基础,也是核心要点,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如“脚掌上翘,向下踩击地板,然后回到空中”,应该如何发力,如何掌握速度与力道,脚尖的朝向等细节都应该在教学中仔细分解,务必使学生心无疑惑。

结语:

在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环境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逐渐走上轨道,踢踏舞作为舞蹈课程的组成部分也在中小学中出现。踢踏舞教师应当在坚持基础与通识教育的意识,保持对踢踏舞的信心与热情,努力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准,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耐心指导基本的脚法和身姿,培养学生对踢踏舞的兴趣,使学生在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能掌握一门舞蹈技能。

参考文献

[1]曹丽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09,(3):62-62.

[2]张可欣.爱尔兰踢踏舞和藏族踢踏舞的比较J].青春岁月,2014,(8):13.

[3]丁燕.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四步教学模式探索——以《爱尔兰踢踏舞曲〈王者之舞〉》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3):53-54.

[4]陈煜.高校踢踏舞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研究[J].明日风尚,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