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思路的探讨刘群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思路的探讨刘群清

刘群清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笔者主要从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措施等等几方面概述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广大学者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措施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

要想掌握基础会计知识,首先要把握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无愧于“基础”二字,它是会计、财务管理、管理类课程基础中的基础。冠以“基础”二字的课程都具有以下特点:

(1)有大量的具有独立特色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2)知识相对比较繁

杂,内容较多;(3)往往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信息充斥其中;(4)有独特的思路和想法等。

基础会计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要素概念,需运用与正常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双向思考方法。在《基础会计》教材中基础会计的概念有:会计假设、会计六要素、会计质量特征和复式记账法等,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明细账到总分类账,最后得到会计报表,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无不说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并不轻松,学生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学好,会导致不容易接受后面的内容,因此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最基本的教学思路构建,即不论是否受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都应该明确学生接受会计知识要符合逻辑及遵循严谨的推理过程,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反复

强调回溯,并辅以多次的练习,帮助初学者在一开始就形成一套专属于会计的思考方式,建立独特的思维体系,这对学生未来接触相关的延伸课程,或者从事会计相关工作,都有好处。所以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逻辑在于结合理论衔接和逻辑性的同时,让初学者有一个反复接触和接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比较清晰的教学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课程中有一些内容应该明确强调,而有一些内容则应当适度弱化,毕竟对于大多数接触会计的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要进行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而在这之后才能更进一步地明确会计各个环节的内容,更进一步地知道会计的具体细则和信息。根据学生对会计的需要与了解,可以将会计的重点知识大致划分为四个类别:

(1)需要具体掌握的,了解其基本规则和内容;(2)相对次要的,要明确理解其含义,必要时可以翻查书籍并作答;(3)需要有一定了解的,能够有大致的印象和记忆;(4)需要有一定认知的,要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重要的内容反复强调和提及;对于相对次要的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对于适度了解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与说明;对于需要认知的,要进行概括性讲解,穿插在教育教学环节当中。

二、当前基础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一些教师较为注重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指导。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期末考试的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

复习,追求学生的高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高技能,学生的实践水平较弱。这种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基础教学实践性目标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分离,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基础会计思维能力,省略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与职业操守的基础性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会逐渐使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产生一定的误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基础会计教学形式化严重

新课程改革下,很多教师都开始关注学生的实践性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院校中,都存在基础会计教学形式化情况,教师只是一味的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使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与链接产生了一

定的分离状况,基础会计教学出现了“轻原理,重模拟”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性的因素。

3.基础会计教学方式较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很多学生易于出现学习疲劳、厌学情绪等问题,不利于基础会计教学的深入开展。基础会计是一门具有丰富逻辑性的学科,基础概论较多,而很多教师只是应用“机械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失去的基础会计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学生带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误区。

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1.调整教学思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课程开始时,我们对三个学习班,大约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有超过90%的学生之前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实物流转过程及与之伴随的资金运动更不清楚。在学生对这些会计核算的基本

内容不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较陌生的情况下,简单的去讲解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教学成效一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思路上,增加感性认识强化环节,也就是在课程的理论讲授之前,让学生对会计核算内容和程序建立更多的“直觉”。做法上可以考虑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参观、课程实习等形式组织学生到公司、企业里去,引导学生观察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跟踪企业的实物资产流转,并让学生关注与之伴随的价值流转,从而领悟会计核算的实质。同时让学生熟悉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并结合会计相关岗位的设置,介绍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起感性观念,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初步了解。理论学习时在接触到相关概念时才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按学科要求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实训组织及模拟实验教学。

2.现代教学设备,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枯燥的基础会计知识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生动、灵活的展现出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印象,提升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会计结构和岗位设置模块”这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或者查找相关视频内容的方式,为学生直观呈现会计结构体系,使学生对会计结构体系和岗位设置模块形成一个良好的框架思维结构。教师可以为学生查找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等图片,使学生对这些教学中的内容产生一定的熟悉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增加一定的熟悉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基础会计应用水平。

3.精选案例,讲练结合,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可能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讲,却还总觉得“夹生”,学生听得似是而非,效果并不好。例如,在讲“存货入账价值”这个问题时。其中有一个项目:税费的处理,即与购入存货相关的税费,什么情况下应记入存货成本,学生觉这个内容特别不好把握,这是因为里面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税种,每个税种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问题。如果这时能辅助以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讨论,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把理论问题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经过研讨、分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要点。这种方式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能对所学知识点能够理解得更透彻并能融会贯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课后还应配合所讲理论要点,布置一些业务性质复杂程度不同的精选案例,让学生作为练习之用,以巩固熟悉相关知识点。

结语

新课程改革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教材的要求相结合,使现代教育观念深入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结构和良好的会计思维体系,使学生能够在深入掌握基础会计知识的同时,具有高超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学生成长当前社会和企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发挥基础会计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顺祥.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

[2]初国清.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重构及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1).

[3]张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调研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2,(21).

[4]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