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小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干预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品管圈对降低小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干预价值探究

吴红燕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江苏镇江212132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应用品管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再选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100例患儿为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常规组(p<0.05),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品管圈可以减少小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品管圈;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和液体外渗、保护血管、规范临床用药的作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保护好留置针、延长使用时间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为了探究儿科应用品管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率的价值,笔者选取20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再选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100例患儿为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所有患儿均使用24G静脉留置针,采用3M透明贴固定。

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61/39;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0岁,平均年龄(5.32±1.27)岁。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63/37;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5.34±1.29)岁。

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给予叮嘱家属注意事项、定时巡视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患儿品管圈互动干预:⑴成立品管圈小组、建立品管圈管理制度:由1名专业护理指导、1名护理辅导员和10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根据各自的优势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⑵分析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患儿年龄小,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较差;患儿活泼好动,易出现留置针错位;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不合理;留置针封管后未有效固定;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未进行临床观察。⑶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小组成员开展小儿心理护理、留置针固定和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具体措施如下:应用透明敷贴对静脉留置针进行U形固定,之后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高其护理患儿的能力;输液前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输液结束后应采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需加强病房巡视,出现异常现象,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和处理研究数据,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常规组30例患儿发生非计划拔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30%,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54.28±3.53)h;研究组14例患儿发生非计划拔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83.51±4.42)h。二者比较后,统计学差异显著(X2=7.4592,t=51.6740,p<0.05)。

3.讨论

由于小儿的自主意识和治疗依从性均比较差,多会发生以皮肤红肿、留置针管道堵塞、血管静脉炎等现象,或患者自行拔出、留置针意外松落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留置针未达到计划留置的时间而提前拔出,不仅增加了小儿的疼痛[2],还易引起护理纠纷。

品管圈指的是在同一工作场所中,相近或互补的人员自发组成1个团体,通过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方式持续改善和管理现场工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品管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应用品管圈干预后,非计划拔管率为14%,低于常规组(p<0.05),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83.51±4.42)h,长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品管圈可以减少小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惠英,宋清丽.不同固定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68.

[2]冯苑,王娟,王莉莉等.量化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102-104.

[3]孟长秀,罗敏,祝海兰等.应用品管圈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率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119-2120.

[4]王淑梅,刘艳明,王艳红等.品管圈活动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