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对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微

赵春芳袁虹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门诊护理+优质护理服务)77例和对照组(门诊护理)73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9.19±4.74)分<(49.36±5.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4.87%>79.4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获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全面提高门诊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门诊护理;应用效果

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门诊部需要面向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呈现出良好的医院形象。门诊患者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门诊部每日需要接待大量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的患者,同时还要处理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这对于门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既要提高门诊护理工作的效率,还要保证其护理水平和工作质量,能够为患者提供令其满意的护理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门诊护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门诊护理质量,包括诊疗环节繁琐、候诊时间长、护患缺乏沟通等,需要予以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1]。本研究以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7.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6例,最高龄75岁,最低龄15岁,平均年龄(45.4±9.4)岁。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4例,最高龄76岁,最低龄18岁,平均年龄(46.7±8.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门诊护理,观察组则是结合既往的门诊护理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门诊护理工作进一步予以改进和完善。我院于2016年1月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①提高门诊导诊服务质量: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服务,进行门诊导诊工作,帮助患者了解就诊流程及各科室的地点,避免患者“走弯路”,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提高门诊护理的工作效率。当前,我院门诊开设了微信公共号作为网络服务平台,患者可从中查询就诊流程,了解相关的医疗信息,可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和缴费,节省了就诊时间。在门诊导诊工作当中,需要以“老”、“幼”、“残”、“孕”优先,并为危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

②加强护患沟通:为了更好的了解就诊患者对于门诊护理的需求,需要加强护患间的沟通。患者在长时间的候诊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对于产生情绪波动的患者,门诊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上前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积极予以疏导,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注意沟通方式,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帮助患者稳定其情绪。给予患者以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保护其隐私,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

③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环境管理,维持良好的秩序,保证候诊室的清洁,布置绿色植物,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候诊室内设有公布栏,介绍就诊流程和各科室的地点。提供饮水,并向候诊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为患者讲解,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其由于长时间候诊而产生负面情绪[2]。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8.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

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9.17±6.24)分和(57.46±6.13)分,经护理后分别降低至(39.19±4.74)分和(49.36±5.06)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n(%)]

9.讨论

在门诊护理工作当中,为了更好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需要根据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对于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予以改进和完善,建立起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优化就诊环节,尽可能缩短挂号到就诊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提高门诊护理工作效率。在候诊区公布栏中张贴导诊图,并安排相关护理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开设预约挂号服务,坚持“老”、“幼”、“残”、“孕”以及危重症患者的优先原则。加强护患沟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予其所需的护理服务,提高其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此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给予其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缩短其感觉候诊时间,从而改善其候诊期间产生的焦虑情绪[3]。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对于门诊护理的需求,并从中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

【参考文献】

[1]彭春光,周燕,吴林燕,等.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8):73-74.

[2]贾继贤.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08):1018-1019.

[3]易梅.优质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43-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