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转变课堂结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借助信息技术转变课堂结构

赵丽芳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055350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亮丽风景。语文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可转变课堂结构,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美丽,更富有吸引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结构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近年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进入了农村每一间教室、办公室。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课堂结构,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更富有吸引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书本和嘴“四位一体”,突出的特征上以静态描述为主,学生的学全凭一支笔,在课上记笔记、课下做练习,老师所说就是真理,即使勤学往往还是不能理解书中的知识,不能明白老师所说的意境,更说不出自己的体会。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则把多种电教媒体引进了课堂,从而把电、声、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声、像、图、文的统一,它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动态描述为主,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教师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学的激情。

我在讲授《爱莲说》这一文言文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了大量的荷花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荷花的同时产生了对荷花的喜爱,在喜爱的基础之上自然回忆有关荷花的诗句,同时导入新课。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有了荷花的形象,文中对荷花的描述就不是什么难题,并且还用菊和牡丹的图片与之对比,衬托的手法不言而喻。

学生不用老师太多的语言就能明白,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这一课上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当堂练习,把课后作业适当插入作为巩固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巩固课堂所学,一举两得。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学的多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如讲授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时在学生不理解“托物言志”为何种方法时,让学生思考,并适时通过播放莲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有关莲描写的句子,同时出示作者议论性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图片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结构的改变,为学生的学习争取了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结构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讲授《感悟珍珠港》一课时,我开始没有对课文的背景做过多的讲解,也没有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地研究,而是先下载了影视《偷袭珍珠港》的片段,把一节讲授课变成影视欣赏课,让学生在课堂尽情地看、放松地看。学生一听说看电影很高兴,我不失时机地说出作业,写观后感——感悟珍珠港,学生爽快地的答应了。电影的确很精彩,都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学生不时的发出喝彩,当看到战争的惨烈场景时,许多学生开始沉默,有的女同学甚至开始偷偷的掉眼泪了,他们的情感跟随着电影中逼真的场景走进战场,真实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又不失时机地补充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的反应,战争的毁灭性后果。电影结束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写感悟,为了写得更好,学生开始读课文,课文没有讲,可学生读得很认真,没有老师讲的课堂,学生的学也可以很成功。这一课的讲授若不是这样,讲完课文以后,留的写作作业也是谈对战争的看法,可学生几天都写不出,学生都把这项作业当成了负担。不仅不愿做,也是真的不知如何去做。因为没有见过所以不知如何去形容,更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深刻。利用现在化信息技术,提供声情并茂的课堂,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更可丰富他们的阅历,写起文章来有的可写。甚至激发出他们的写作欲望,不由得想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负担变成了激情。这节课,我没有说太多的话,学生学得却很深刻。这不应该就是现代课堂的样子吗?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课堂结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变课堂结构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合理配置学生的课业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更是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都采取“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积极提倡一种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覃钧《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广西教育,2006年,第12期。

[2]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8月。

[3]董玉琦姜志兴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与课题.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