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孙燕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临床治疗,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应的血小板减少及子痫前期组成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就分娩方式而言,临床产科指征具备了决定性作用。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临床上较为常见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不会明显危害到母婴,而对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面,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应当推荐使用。

关键词:血小板制剂;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原因;分娩方式

当前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影响极大,在形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方面,这种妊娠合并血液的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除第一种原因外,前述两种病因形成疾病将会成为产妇及新生儿的潜在危险因素,使得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及脑出血等,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且易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所以对此疾病的诊疗就变得尤为重要[1],本次我院以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86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4±1.4)岁,平均孕周为33.7周,其中有13例孕前具有血小板减少症病史,86例患者中,14例为子痫前期,10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剩余62例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者。其中4例为双胎妊娠,经产妇21例,剩余的65例为初产妇。

1.2方法本次研究中,我院先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测定,通过采2ml静脉血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来完成,本次研究中血小板减少的标准为血小板数<100×109/L。接下来我院对重度子痫的患者进行了凝血功能的检查,针对贫血者且血小板在20~60×109/L患者,需要在产前一天静脉输注地塞米松,确保剂量为每天20~40mg,并及时给与输红细胞治疗,也要注意监测其凝血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则需及时对患者输入400mg/kg丙种球蛋白;如果患者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患者无出血倾向,医师需要及时观察处理;针对患者中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医师需要主要在产前或产中行血小板输注,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行剖宫产,对应的若>50×109/L,则适宜行阴道分娩[2]。

1.3统计学分析我院在此次研究的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14.0软件,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数据,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经我院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应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及子痫前期构成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过程中,血小板计数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具有高度相关性,在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面,临床产科指征具备了决定性作用。具体情况如表1、表2。

表1血小板计数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原因

3讨论

总而言之,就产妇妊娠看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产后子宫出血、因产道裂伤而出血,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为降低孕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往往会使用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伴随着妊娠的发生,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会随之发生,因为其对产妇和新生儿没有明显的危害,所以临床处理上不需特别治疗[5]。

本次研究治中,统计分析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应的血小板减少及子痫前期组成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就分娩方式而言,临床产科指征具备了决定性作用。

综上,经我院研究得出,临床上较为常见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不会明显危害到母婴,而对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面,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应当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琪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9:114-116.

[2]李细平,马寒,莫小辉,谭飞.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36例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7:3296-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