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杨海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杨海霞

杨海霞

石泉县人民医院儿科陕西安康725200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儿90例,依据患儿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每组患儿例数各45例。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在儿科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会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主治医师需结合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并首选口服治疗,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引言

阿奇霉素属于临床中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又叫阿奇红霉素、阿红霉素等,与红霉素等药物作用机理作用相同,主要是通过对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于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临床中一般针对各种细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为了分析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对于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现象,我院针对收治的儿科患儿进行了分析及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抽取的住院患儿9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依据患儿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儿例数各45例。实验组4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7例,最大年龄为9岁,最小年龄为3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6±3.2)岁,病程均在1~3d。参照组4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9例,最大年龄为10岁,最小年龄为2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7.0±3.0)岁,病程均在1~4d。统计工具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未形成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显著。所有患儿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予以的药物为阿奇霉素,使用方法为静脉输注,依据患儿的体质量对使用剂量予以明确,1天2次,治疗7d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予以的药物为阿奇霉素,使用方法为口服,依据患儿的体质量对使用剂量予以明确,1天2次,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种患儿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比对。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方便、快捷的SPSS软件对相关的调查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其中用t来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数据检验,用百分比来表示相关的计数资料,用x2来表示组间的比较,检验中可以存在小于0.5的差异性。

2、结果

2.1、实验组和参照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治疗,治疗显效和有效的患儿共计44例,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7.8%;参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治疗显效和有效的患儿共计43例,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5.6%;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见表1。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阿奇霉素由于治疗效果较好已经逐渐取代了的红霉素药物的使用,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药物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专业的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治疗护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对患者进行病情的充分了解,在对患者进行阿奇霉素药物的治疗过程中注重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使用方式的合理把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儿科属于医院临床中较为主要的科室之一,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及身体各项机能尚处于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现象。阿奇霉素属于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主要应用在非典型性肺炎、尿道炎、鼻窦炎、肺炎衣原体、软组织皮肤感染、非典型性肺炎、呼吸道疾病等疾病[3],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越来越多,不良反应现象影响着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

服用阿奇霉素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下:①胃部不适。服用阿奇霉素后该症状有较高的发生率,主要特征以恶心、呕吐为主,若患儿的年龄较小还会出现哭闹等情绪,若病情较为严重会引发抽搐,因此需立即停止服用,防止出现不良事件。②休克。患儿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过敏反应,临床症状以休克、抽搐和昏迷为主,因此需立即停止服用,并实施针对性抢救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③皮疹。患儿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对称性皮疹,病情若严重会出现瘙痒,因此,主治医师需事先停止服用并配合脱敏药物。通常情况下,患儿停止服药4d后其症状会明显改善。④高热。部分患儿在服用阿奇霉素后体温会明显增加,若患儿的年龄较小,会出现啼哭,若患儿的年龄较大会出现躁动不安的症状,因此,主治医师需立即停药,而后患儿的体温会明显改善,但是服药后会明显上升,因此在服药期间需配合降温措施。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主要包括发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等,临床中应给予相应的干预及处理,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媛.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J].名医,2018(08):166.

[2]高春霞.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101-102.

[3]姚思英.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