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缺陷及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缺陷及处理措施

罗秀娟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目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是一种隐蔽性工程,为了避免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施工单位不仅需要认识到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重要性,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时,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做好施工缺陷的处理和预防,严格的对施工的每一道工序进行把关,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缺陷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缺陷;处理措施

1、工程概况

湖南某城市道路一桥梁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该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漏浆事故、卡管现象、桩中出现断桩、钢筋笼上浮等问题,下面就工程情况及施工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该桥的中心桩号是LK7+631.2,该桥与水流方向之间的夹角是90°,桥梁整体宽度为23m,按左右双向车道进行设计,每半边的宽度为:两边护栏各为0.5m,车行道为10.25m,两间隔为0.5m。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的是20×40m的装配式混凝土T梁,梁高2.5m,横向共设置5片梁,梁间距为2.21m。桥梁下部结构使用的双柱式桥墩,主要使用的是钻孔灌注桩,柱径1.6m,桩径1.8m,桥台选用肋板式。

2、地质特征

2.1、沿线地形特征

2.1.1、区域地质构造研究

当地的地理资料得知,线路区内不存在活动性的断层组织,且没有大规模的滑坡或者垮塌现象产生,泥石流现象也不会发生,因此线路地区相对较稳定,非常符合建设桥梁的基本条件。

2.1.2、地质概况

①层杂填土:杂色,以粉质粘土混大量的碎石、碎砖、大片混凝土及建筑垃圾组成,土质疏散。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灰色,流塑状态为主,高压缩性,夹薄层粉砂,无摇振反应,土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整个场区均有分布。③层粉细砂:灰色,饱和,中密状态为主,局部稍密或密实,含腐植物、云母片。矿物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颗粒呈次圆状,级配一般,土质不均,局部夹有1cm~5cm厚的层状软流塑粉质粘土,整个场区均有分布。④层中粗砂混卵石:灰色,杂色,卵石呈中密状态,亚圆~棱角状,53.0m以上一般含量10%,53.0m以下最大含量达30%左右,主要成份为硅质,最大粒径为20cm,一般粒径为0.50cm~5cm,中粗砂呈密实状,矿物主要成分为石英,颗粒呈次圆状,级配一般。整个场区均有分布。

2.2、施工准备

⑴在施工前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充分了解每个桩位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和情况,严格按照规范施工;⑵项目部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尤其是桩位和高程的测量;⑶正式施工之前,施工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需进行测量复核,并将实地测量结论汇报监理单位,经过批准后,才能进行放样施工;⑷根据设计要求选购施工所需材料,根据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对每一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抽查,等到所有检测结果符合标准后才能投入工程使用;⑸根据设计施工要求,调整混凝土的配比,并将结果报告给建立中心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后方能进行施工.

3、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3.1、地质问题

本工程场地土质松散,采用护筒护壁时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而且护筒内水位不高,从而引起孔壁坍塌。另外,由于本工程含较厚的。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条件差,属于流塑状土,地下水位较高,孔壁侧向压力较大,且因泥浆性能问题失水量大,从而引起软土层吸水膨胀后孔径缩小。当钻孔桩进入⑤层基岩面时,因土岩交界面相邻岩土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钻头的行程,从而产生了卡钻。

对于松散易坍的①层杂填土层中,应深埋护筒,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以防成孔后塌孔。施工时加快成孔速度,减少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土层流变,并在成孔过程中随时检查成孔质量,成孔后,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混凝土灌注时间,以防缩颈。充分研究岩土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地层变化情况,施工至土岩交界面时及时更换钻头,以防卡钻。

3.2、桩基位置偏移的处理

桩基位置出现偏移也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因而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桩基位置偏移的处理。第一,加强承台配筋法。一旦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已经发生了桩基位置偏移的现象,只要桩基的实际位置还处在承台设计尺寸的范围内,因而对桩基位置偏移问题需要加大承台的配筋。第二,扩大承台法。但是,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出现桩基位置偏移过大的问题,加强承台配筋法已经无法满足对桩基位置处理的需要,这时必须扩大承台来解决桩基位置偏移的处理。第三,放弃原有桩基的位置。由于桩基的位置偏移太大,导致对桩基位置进行纠正处理很难,这时就需要放弃原始桩基的位置,重新找准桩基的位置。

3.2、断桩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断桩(见图1)是较为严重的事故之一。导致断桩事故的原因非常多,排查工作从施工开始就应该进行。另外,为了对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要做好防控工作,尽量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同时,制定相关的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断桩事故发生的原因:①在进行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有错误,造成导管埋得深度不够,出现拔脱提漏;②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太长,导管埋得太深等影响了已灌的混凝土,导致其流动性非常差;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过低,不科学的人工配料等导致卡管现象;④在工程的施工中,组织施工方的经验不足,对于地质情况太差的现场不够重视;⑤由于机械的故障及导管漏水或停电等而不得不中断,从而导致井下水位下降引发断桩。在我国当前的工程中,断桩问题占的比例非常大,加上断桩所处的位置很深,在处理上也就加大了难度,很容易造成工期的延长,从而造成了经济上的较大。

在钻孔灌注桩中,出现在浅层部位的严重质量缺陷,或者有断桩事故发生,一般都用接桩法进行处理。操作的方法是:首先,对于缺陷的位置进行凿除,清除断桩处的泥土;然后,凿毛且冲洗干净缺陷位置混凝土的表层;再次,将灌注桩模板支起来,与钢模一起捆绑结实,再做混凝土的二次灌注,需要选择比原来混凝土的等级标号高混凝土;最后,按规定做好养护工作,达到标准后,再将模板拆下来。

3.3、钢筋笼上浮

提导管时,混凝土面在笼下,导管底与笼子之间距离较近,来自导管内混凝土巨大的冲击力将推动钢筋笼上移。另一方面灌注时间过长,上部混凝土接近初凝,裹住钢筋笼,此时导管未进入笼内,灌注时也将带动钢筋笼上浮。

控制好导管的埋深,相应的适当调节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冲击力。当钢筋笼进入混凝土3m左右时,可向上提起导管。现场技术员要实时记录导管埋深,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钢筋笼有上浮迹象时,马上停灌观察,此时应计算出导管埋深和混凝土面的标高,导管向上小幅提升,一般能让笼子不再上浮。

总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缺陷以及处理办法进行探讨,以找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赵鑫.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全国城市公路学会:,2013:3.

[2]刘应钊,魏开家.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97.

[3]刘霞.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与缺陷处理措施[J].科技视界,2015,09:7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