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春兰

安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资阳64235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所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结合西医的疗法。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疗效,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

前言:在内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经常遇到的症状,其临床的主要症状为患者腹部的疼痛、上腹部胀痛或者消化不良等,如果病情不受到控制并进一步发展,可以演变为胃穿孔、胃溃疡和胃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1]。由于该病症有着容易复发、病程漫长和病因复杂的特点,因此给患者的生活、康复和进食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压力[2]。因此本文针对我所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对我所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4人,女性患者46人。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6.6±11.4)岁。经过胃镜检查均证实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程为9-45个月,平均病程为(26.5±7.7)个月。其中腺体萎缩重度10例,中度11例,轻度21例;肠上皮化增生重度12例,中度21例,轻度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病症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西医治疗方案,具体为Hp阴性患者采取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胶体果胶铋100mg,每天3次。两个星期后停用胶体果胶铋。阳性患者给予(阿莫西林1g+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mg)每天,对于阿莫西林过敏患者,用甲硝唑0.4mg替代,每天2次[3]。如果患者出现腹胀等症状,采取潘立酮对胃部进行促动。每天3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如下:山药20g,党参20g,茯苓15g,黄芪15g,佛手10g,炒白术10g,当归10g,沙参6g,黄连6g,砂仁6g,吴茱萸5g,炙甘草5g,三七粉3g。采取水煎服用,每天1剂。对于胃络淤血者,加元胡止痛片,每天2次,每次5g;胃阴亏虚患者,加玉竹冲剂,每天1袋;胃肝不和患者,加香砂平胃丸,每天3次,每次9g;脾胃虚寒患者,加桂附理中丸,每天2次,每次1丸。

1.3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未见病灶,HP检查呈现阴性;有效:患者的临场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胃镜检查可见病灶有明显的好转,HP检查呈现阴性;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加重,胃镜检查HP呈现阳性。总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组别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性资料采取X2检验。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痊愈44人,有效9人,无效3人,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4.5%;对照组痊愈35人,有效8人,无效12人,总治疗有效率仅为78.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痊愈、无效和总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患者胃部粘膜如果受到反复性的磨损而造成黏膜的腺体发生萎缩或者消亡,就会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由于胃部的腺体出现了局部的萎缩或者消亡,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局部胃壁的厚度变薄,并常见发生肠上皮化,不典型增生和炎症反应等情况,目前造成这样病灶的机理还未能研究透彻,但是一般都认为和鼻咽感染、口腔、急性胃炎以及药物因素、免疫因素、生物因素、胆汁反流等因素息息相关[4]。上述的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分泌腺体的萎缩、胃蠕动功能性失调、消化功能减弱、血管暴露、变薄变色和胃粘膜男性炎症等致使胃粘膜表明受到损害。少数的患者还可能因此准变发展成为胃癌[5]。

在中医的角度中,慢性萎缩性的胃炎属于“胃脘痛”和“痞满”的范畴。气机壅滞、胃部虚弱都是导致该病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尤其是久病致淤,饮食积痰,七情内伤,升降无力,情志失调,年老阴亏,肠胃功能失调,胃脘部主要变现为乏力、隐痛、纳差和胀满等症状。因此在中药上应该选择活血化瘀和益气补中作为施药原则,在本文的方剂中,山药、白术、茯苓可以起到健脾和胃,去湿止泻的功效;佛手、砂仁能消食除痞,醒脾化湿;三七、当归止痛活血;黄连、吴茱萸止痛温中;相得益彰。本文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44人,有效9人,无效3人,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4.5%;对照组痊愈35人,有效8人,无效12人,总治疗有效率仅为78.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痊愈、无效和总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君,林晓春,陈育尧,白殊同,佟丽.甘草总黄酮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01)

[2]米热古丽•吾布力,吐尔洪•吐尔逊.13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

[3]余晓云,陈婕,郑丽端,侯晓华.激光共聚焦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05)

[4]方晓华,杨振斌.中西结合序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10)

[5]谢丽华,胡红松,谭朝晖,陈晓红,黄雪梅,陈学福.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