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房海燕

(延安市宝塔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陕西延安716000)

人体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细胞、细胞因子等组成,可经血液常规检查表示人体血液细胞的数量与形态,可帮助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的判断与诊断[1]。血常规检测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检查项目。临床上常见的采血方式为末梢血与静脉血,末梢血的采血疼痛较小,与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患者的接受的度较高。本研究对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血常规检验的86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血常规检验的86例患者,已排除患有传染性血液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无精神疾病者,近期内没有接受大型手术治疗。依据采血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06±3.27岁;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14±3.0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均在早晨空腹进行抽血,由同一护士采集。对照组进行末梢采血,具体为选择左手中指,待消毒后,使用采血针刺破中指,将采集后的血液流入抗凝管中。研究组进行静脉采血,具体为选择手肘静脉进行采血,待消毒后,使用真空的方法,将针头刺入静脉,另一端与真空管连接,将血液导入抗凝管,一般采集5~7ml,并加入稀释液,摇匀后,以防发生溶血。采集到的血液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且样本均在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血常规检测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

研究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细胞蛋白量比较无差异(P>0.05),详见表。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血液检查方法。有研究显示[2]: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的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可能误导医生待患者病情做出不准确的判断。当前,常使用的采血方法为静脉血、末梢血等。末梢血多来自毛细血管,选择的采血的部位为手指或耳垂,在温度较低时,易出现溶血,使检测结果发生较大的偏差;该部位采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用手挤压血管,易导致组织渗出血液标本;且组织液中血小板使样本中出现血块,使样本稀释。虽然末梢采血是当前临床采血中疼痛最轻的一种方式,但末梢血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反应患者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3]。而静脉采血为肘前静脉,该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其可反映患者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且静脉采集到的血液量大,其重复性较强[4]。若末梢采血的取血量有限,在复查时需重复取血,增加了患者痛苦;而静脉采血可进行反复穿刺,且检验结果不受次数限制,能使误差降低至最低水平,结果与患者的真实情况较接近[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细胞蛋白量比较无差异(P>0.05),可知,采集静脉血与采集末梢血对于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可得到不同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建议选择静脉血采血,可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建枝.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3068-3069.

[2]刘建枝.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3068-3069.

[3]刘建枝.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3068-3069.

[4]马立.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64-165.

[5]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