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3例振动雾化排痰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3例振动雾化排痰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桂雅琼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呼吸科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收集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我院接诊的采用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进行治疗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接诊的采用同样雾化但不采用振动排痰治疗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振动排痰;雾化;临床疗效;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比较高[1]。为了分析震动雾化排痰方案在该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收集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我院接诊的采用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进行治疗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我院接诊的采用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进行治疗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接诊的采用同样雾化但不采用振动排痰治疗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62.97±5.68)岁;平均病程(6.41±2.08)年。研究组43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63.62±6.41)岁;平均病程(6.53±2.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存在临床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吸氧,保持卧床休息,给予抗菌素抗感染治疗,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施行振动排痰方案进行治疗,具体包括:确诊后即于患者餐前或餐后2h左右施行振动排痰治疗,3次/d,并于患者每次治疗前施行高频振动雾化治疗,每次10~15min,连续治疗1周。雾化治疗时使其取半坐位,采用1次性雾化吸入装置,指导患者用口包紧口含器,然后进行缓慢的吸气,再用鼻呼气,叮嘱吸气时在吸气末时稍屏气,以提高雾滴的沉着率,从而促使气雾微粒进入患者的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雾化之后使用单路排痰机PTJ-300A进行排痰,先使患者取卧位,仪器接电后打开开关,抽出叩击头旋转分路开关至暂停位置,然后调节定时开关对扣机时间进行调节,设置为5~10min,调节叩击频率为15~30转/s,然后由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使用叩击头自肺底下叶部自下朝上、自外到内逐渐进行叩击,1个部位叩击30s,翻身后同法对对侧进行叩击。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同样雾化但不采用振动排痰治疗,即除了不使用用医用振动排痰机及相关护理外,其余治疗及护理措施与研究组完全相同。

1.3护理方法

(1)基础护理:为患者构建和谐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以为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若患者没有心、肾等功能障碍,应叮嘱患者多饮水1.5~2.0L,从而不仅可以补充患者呼吸急促时丢失的水分,还能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促进黏膜的修复,促进痰液的排出[3]。(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吸氧护理:吸氧时采用双孔鼻导管吸氧法,控制氧浓度为25~29%,防止因氧浓度过高造成CO2麻醉问题。(4)高频振动雾化护理:对首次行雾化治疗者,应向其详细讲解高频雾化治疗的意义和原理,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惧心理,环节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4]。同时,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帮助患者体位取舒适卧位,准备进行排痰。(5)排痰护理:使用振动排痰机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叩击频率进行合适的调节,并采用毛巾对叩击头进行包裹,采用专业叩击法使患者分泌物向主支气管移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5]。(6)排痰后护理:排痰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进痰液的排出,也可以使患者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腹肌、膈肌的收缩提高腹压,从而将痰液咳出。

1.4疗效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音恢复正常,听诊未见湿罗音,X线片显示肺部视野清晰,痰液容易咳出;无效:呼吸音消失,肺部充满湿罗音,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浸润,痰液咳出困难。

1.5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分别采用x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表1可见,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95.35%)显著比对照组的显效率(72.0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比较高,相关资料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居所有疾病第四位,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及恶性肿瘤,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6]。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依然还未明确,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而导致该疾病发病主要诱因为吸入有害的颗粒、气体,同时炎症反应与该疾病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进行治疗,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这表明振动雾化排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该治疗方案还具有以下优点[7]:①穿透性强,可达患者肺组织深处的肺泡与小支气管,排痰效果显著,且该方案解决了手工排痰时需患者体位配合的问题。②采用机器化排痰方案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使排痰工作更加规范化。③采用机器化排痰方案还能降低患者呼吸道受到的感染,降低肺不张、肺炎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孟玉红,胡掌朝.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痰疗效的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8):1125-1126.

[2]魏广云.振动排痰并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34-34.

[3]贾柠,石慧.G5排痰仪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老年COPD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1):69-70.

[4]胡静,田勋燕.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42-43.

[5]王艳,郑军,杨爱春等.机械振动排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138-1140.

[6]李玉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传统排痰与振动排痰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2006.

[7]孙彩凤.振动排痰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