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中医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心衰的中医治疗

刘恩隆

刘恩隆(黑龙江省萝北县东明乡卫生院154200)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371-02

【摘要】目的探讨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的有效处方。方法通过对心衰患者的临床用药实践观察,记录患者用药疗效。结论保元汤加减、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的处方对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衰中医治疗

心衰在《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名为心绝,“病人心绝,一日死”。《圣济总录》曰:“心衰则健忘。”

心衰指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瘀血内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心力衰竭。

[诊断]

1.本病病程迁延缓慢,具有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常于劳作、或夜间平卧时、或有其他疾病时诱发或加重。

2.临床表现平时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发作时诸症加重,端坐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甚或有腹水,少尿,腹胀纳差,咳吐痰涎或咯血。

3.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压痛,心界扩大,脉搏增快,肺底或全肺有湿罗音等。

4.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示心室、心房扩大。

5.具有原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

1.支饮:亦有心悸、气促等症状,但具有心包积液症状和体征,如奇脉,脉压小,心音遥远等,X线及B超可明确诊断。

2.心痹:心衰常为心痹等病的发展,当出现气喘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心界明显扩大等时,应有心衰的诊断。

3.哮病:无心脏病史,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哮病日久可形成肺心病而出现心衰。

4.肺胀:有久咳、哮病等病史,有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等体征,X线胸透示透亮度增加。

5.肾水等:尿常规见蛋白、管型等。

[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本病以虚为本,本虚标实,本虚指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水湿瘀血,即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肿为标,且气、水、血三者又可互相为病,相互转化,正虚、邪实往往相互因果为患。

2.辨阴阳偏盛:本病虽以心气阳虚为本,但由于阴阳互限,所以疾病过程中常可见到阳损及阴的情况。另外在治疗中久用温阳之品,也可能出现伤阴之弊。此时,病员湿注浮肿难消,心悸烦躁,舌光红少苔,某些顽固性心衰患者可见到这种情况。对此,不可一味温阳,而应滋阴为主或重用血肉有情之物,使精得充盈,阳气自生,阴霾自散。

3.辨五脏病位:本病以心为主,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初起多在心肺两脏,日久则及脾、肝、肾。反之,肺、脾、肾又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在病理情况下,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则气化不利,以致水湿停聚,泛于肌肤而成水肿,上凌于心则为心悸不安。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保证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吸氧和适量的镇静剂。

2.饮食适当限制盐,一般控制在5克/天以下,病情严重时应控制到1克/天。

3.治疗原则为防治病因;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心律失常,负性肌力药物,过度体力活动等。主要治法有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用西地兰、地戈辛、双氢克尿噻、氨苯蝶啶和消心痛等。

4.其它超滤及血滤,心脏移植等,如晚期和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受条件限制。

(二)辨证治疗

1.心阳气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阳益气。

方药:保元汤加减。黄芪20克,党参20克,肉桂8克,甘草5克,生姜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桂枝10克。

加减:

兼脘痞呕吐,饮阻气滞者,加陈皮8克,枳实10~20克。

兼痰浊痹阻,胸痛苔腻,加瓜蒌实12克,薤白12克,半夏12克,黄酒适量同煎。

兼阴伤,去桂枝,加麦冬10克,玉竹10克。

兼血滞,加苏木5~10克,丹参15~30克。

2.心肾阳虚证

证候:心悸,面色白光白,肢冷,口唇青紫,或见腰膝酸软,舌质嫩,苔薄白,脉弱而数。

治法:温补心肾

方药: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人参18克,炮附子10克(先煎),干地黄2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8克,茯苓8克,丹皮8克,肉桂5克,干姜3克。

加减:

大汗不止者,加龙骨(先煎)30克,牡蛎(先煎)30克,山萸肉12克。

备选方剂:参附龙牡汤合参蛤散。具有回阳益气固脱功效,适用于阳气虚脱者。

3.阳虚水泛证

证候:心悸,气喘,胸闷不适,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炮附子(先煎)10~15克,肉桂3克,干姜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30克(包煎),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加减:

气虚者:加党参20克,黄芪20克。

血虚者:加当归10克,熟地10克。

血瘀者:加丹参15克,红花8克。

咳血者:加茜草10克,仙鹤草10克。

4.心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下肢水肿,心烦失眠,舌质偏红或紫暗少津,脉细数或促。

治法:益气滋阴。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另煎)6克(或党参20克),生地30克,桂枝9克,阿胶6克,麦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5~10枚。

加减:

兼有咳嗽咯痰而黄者,加桑白皮10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茯苓10克。

备选方剂:生脉散加炙甘草5克,生地10克,阿胶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具有益气敛阴之效,适用于气阴两虚之心衰。

5.阴阳两虚证

证候:胸闷心悸,难以平卧,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心烦热,喜冷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温阳滋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人参(另煎)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熟地15克,炒山药30克,山茱萸30克,泽泻30克,茯苓30克,丹皮30克,官桂15克,炮附子(先煎)10克,川牛膝15克,车前子30克。

6.气虚血瘀证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下肢微肿,舌质淡紫,脉弱而结。

主治:补气行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

备选方剂:保元汤合参苏饮,具有补益心肺,行气活血之功,适用于心衰气虚血滞之证。

参考文献

[1]霍根红.试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1996,16(5):276.

[2]刘建民.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8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2,1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