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

/ 1

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

姚春辉

延边医院高干病房1330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它既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又有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凶恶杀手。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健康指导,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康复。近两年来,我们对住院患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健康指导,在治病、防病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指导:高血压患者若情绪长期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生活无规律,会导致血压的过分波动,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精神刺激、情绪骤然变化会导致血压的急剧上升,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塞而导致死亡。因此,根据病人的症状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

1.1患者表现消极沮丧,失去信心,感到自己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负担,成了“包袱”,有一种深切的内疚和自罪感,要改善这种心理状态,家人及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并给予精神和身体上的关怀照顾,使患者感到大家都在期待着他的康复。患者本身要学会摆脱不良情绪,消除急躁情绪,把个人的感情从狭小的天地里解脱出来,要注意培养多方面兴趣和爱好,参加一些有利益身体的娱乐活动。

1.2患者表现焦躁不安,动辄发怒,责怪家人照料不周,埋怨医务工作者未尽职尽责,总之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要改善这种不良情绪,要理解患者的病态心理,努力通过友善的交谈、医疗上细致的检查等,改善同患者的关系,稳定患者的情绪。而患者本身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3病人往往按时诊治,按医嘱服药、检查,老老实实,一点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克服这种心理,周围的人要鼓励、督促他们适当地锻炼及进行各种康复活动。患者也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争取早日康复。

2饮食指导: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钠过多,食钾、钙过少,饮酒过多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膳食因素,所以,高血压病人合理选择饮食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为原则(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

2.2多食富含钾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患者宜多食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萝卜、胡萝卜等。

2.3适当选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参、芝麻等。

2.4戒烟,避免过度饮酒。

3休息指导: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对高血压病人非常重要。每种生物,都是由一种复杂的天生的生理节奏所控制的。如果经常改变生物的生理节奏,对健康有害无益。

3.1生活应规律化,按时起床、进食、活动、学习及就寝,这样有利于健康及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3.2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病人,均要放松自己,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

3.3高血压病人应戒烟,避免饮酒及暴饮暴食等。

4运动指导:经常坚持体力活动,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降低血压,改善症状,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非药物疗法。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坚持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4.1轻度高血压患者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仍可胜任日常工作,并可参加一些耐力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4.2中度高血压,如无心脏、脑、肾脏并发症,仍可胜任一般工作,从事不超过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4.3重度高血压,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已有损害的患者,工作能力和体力活动均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不增加这些重要器官的负担,则不宜做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

5用药指导:药物可以治病,但药物也可以使人生病,如某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也可以引起高血压,因此用药应慎用。

5.1高血压病患者应在医生多次测量血压确诊后选择合适、有效的降压药,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疗效。

5.2坚持长期、规则、按时服药及观察,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切忌乱用药或随意增减剂量与擅自停药。

5.3睡觉前不宜用降压药,用降压药期间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供治疗时参考,起床时要注意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6出院指导:病人即将出院之际,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的复发,护士应给予病人一些建议和指导。

6.1定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情况,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指导病人测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6.2高血压病往往与肥胖、血脂、血糖异常并存,应定期检测血脂、血糖变化。

6.3突然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物,稍有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均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