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小雨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二科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存在睡眠障碍的神经症患者82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为(7.62±1.17)分,对照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11.35±2.01)分。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神经症患者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睡眠障碍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睡眠障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睡眠障碍具体指的是睡眠的时序、质、量方面出现改变,具体表现有睡眠-醒觉节律异常、嗜睡、失眠[1]。其中失眠的出现率最高,具体表现为入睡难度大、睡眠较浅、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白天困倦等[2]。神经症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病程越长,睡眠障碍越严重[3]。本研究具体分析对伴有睡眠障碍的神经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2015年7月-2017年9月之间选取82例我院收治的神经症睡眠障碍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22例,19例女,年龄均值(40.28±6.36)岁,病程均值(12.36±2.19)个月;对照组41例,男21,20例女,年龄平均为(40.59±6.14)岁,病程均值(12.60±2.34)个月。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干预

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睡前饮一杯热牛奶,用温水泡脚,提前躺在床上保持安静状态,帮助患者营养安静的睡眠环境等。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1强化心理护理: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是导致失眠的两大重要原因,对此护理人员必须注重患者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另外做好患者亲朋好友的宣教工作,使其都能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提升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白天多和患者相处,让患者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增加正性情感,从而使不良情绪得以消除,促进睡眠。

1.2.2转移注意力:针对一些由于躯体不适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一方面应该讲解不适症状出现的原因,解除患者内心疑惑,另一方面应该鼓励患者在白天尽可能参加各类工娱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体力消耗帮助患者转移对躯体不适感的注意力。另外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焦虑、不适,为患者播放柔和的轻音乐,通过多种方法淡化对不适的注意力,促进睡眠。

1.2.3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护理人员在患者睡眠期间应该将病房温度和湿度调节到合理范围,睡眠前保证室内灯光柔和,光掉病室内大灯避免强光刺激,提供与季节相宜的被褥衣物。睡前2小时不允许家属探视,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泡脚,将小便排尽,帮助患者就相关穴位进行按摩,保持心境平和,促进睡眠。

1.2.4安眠药物的正确应用:对于睡眠障碍比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遵医嘱给予安眠药物,用药前就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理性质、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用药后对患者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的感受进行主动询问,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不良反应对睡眠形成影响。

1.3评价指标

在两组护理前(入院时)、护理后(出院时)分别进行睡眠质量评价,通过PSQI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白天功能失调、睡眠失调、总体睡眠质量、催眠药物使用、入睡等待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持续时间几项评价内容,每项分为0-3等级,相应记为0-3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号(%)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则表示为平均值±方差,通过t检验把P<0.0作为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有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

表1两组神经症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3.讨论

神经症指的是由于大脑功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出现的多种症状表现,虽然神经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种躯体不适感受,不过检查并没有存在器质性损害。临床比较多发的神经症表现包括焦虑、抑郁,部分患者单一出现,部分患者同时出现,且两种症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4-14]。临床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神经症患者,一般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不过仅仅通过药物治疗无法使患者睡眠障碍得到彻底改变,同时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依赖性,还可能出现不同种不良反应[5],所以必须探讨其他有效的干预方法。

神经症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持续存在焦虑情绪、存在明显躯体不适、睡眠环境较差以及药物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在综合护理干预中针对影响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具体进行了心理干预、转移注意力、改善睡眠环境、合理用药多个方面的干预,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7.62±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11.35±2.01)分,P<0.05。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对神经症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综合护理干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韦纯珏,符晓艳.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7):1083-1085.

[2]周丽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297.

[3]朱玲.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6-157.

[4]刘萍.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119,122.

[5]赵青枫.老年精神病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2):166.

[6]张昱,王哲.睡眠及睡眠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2):149-150.doi:10.3969/j.issn.1009-6574.2003.02.033.

[7]叶瑞繁.失眠的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207-209,202.doi:10.3969/j.issn.1005-3611.2004.02.038.

[8]李志彬.住院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10):1518-1519.doi:10.3969/j.issn.0253-4304.2004.10.078.

[9]沈吉康,孔竹青.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1):49-51.doi:10.7619/jcmp.201411014.

[10]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

[11]王晶,马莉冰,杨晶.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5,(7):510-511.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05.07.008.

[12]钟雪莲,张晓春,王淑云,等.内科住院患者591例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2):215-216.doi:10.3969/j.issn.1007-9564.2007.02.090.

[13]LUBOSHITZKYR,SHENORRZ,TZISCHINSKYO.Acti-graphicsleepwakepatternsandurinaryb-sulfatoxymelationexcretioninpatientswithAlzheimersdiseage[J].2001,18513.

[14]李静,王叶丽.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6):70-71.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6.0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