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中意义与意义再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谈翻译中意义与意义再生

张雅倩

(河北传媒学院,073000)

摘要:意义在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意义传达的过程。笔者从对意义的认识、意义的分类以及意义再生三方面探讨翻译中的意义与意义再生问题,探讨了意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通过这一探讨与探究,也会对今后的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意义、意义再生

Abstract:Mean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translation,itisthecoreandfundamentaloftranslation.Theprocessoftranslationisalsoaprocessofmeaningexchange.Theauthorwrotethearticlefromthreeaspects:whatismeaning,theclassifyofmeaningandthereproductionofmeaningandprobeintothecertaintyandobjectivityofmeaningtoguidetranslationpracticeinthefuture.

引言

交流是意义的交换,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让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读者要想真正读懂作品就需要读懂作品表达的意义,而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意义的再生。翻译什么?这一问题涉及对翻译根本任务的探讨,“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一.对意义的认识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思考翻译什么这个问题。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翻译就是把原文的意义进行传达,所以,我们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传达的过程。“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它是翻译的根本与核心。

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的差异。因此翻译时只需要将一种语言符号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符号就可以完成翻译任务。在这种语言观的影响下,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作是最可靠、最可信、最可行的翻译方法。

随着人们对翻译的不断研究和认识,诸多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开始对这一方法提出质疑和批评。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记,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我们有时把它叫做‘物质品’,那只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而且是跟联想的另一个要素,一般更抽象的概念相对立而言的。”由此可以看出,之前的传统语言观影响下的字对字、词对词的逐字对译的翻译方法是不科学的。

二.意义的分类

莫里斯的意义三分法,将意义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而乔治·穆南没有系统的意义分类法,他只是用交际学和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对前人提出的意义观做出了探讨;释意派的最大贡献是区分了潜在的意义和现实化的意义。

意义还可以分为,语言意义、言语意义和语用意义。语言意义是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它们贮存在人的头脑中,或记录在词典里;言语意义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所传达的意义;语用意义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在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以语境作为参照并在一定的语用目的支配下赋予词语的临时意义。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时说:“天下兼相爱则治”我们在翻译这句话时要考虑当时的语境,考虑作者说话时的环境。因此,在这样一个语境下这句话可以翻译为“Theworldinlovewitheachotherwillkeeppeace.”如果说话者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国家人民则要把“theworld”变为“thecountry”。再如,“Thereisastoryaboutfourpeople:everybody,somebody,anybody,nobody.”在翻译这句话时就不能把“everybody,somebody,anybody,nobody”简单译为“每个人、任何人、没有人”而要考虑作者的说话意图,了解作者要传达怎样的意义,故译为“甲、乙、丙、丁”。

三.意义的再生

对翻译而言,最有效、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在理论上明确了意义不是给定的,词语意义不是孤立的,文本的意义不是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维特根斯认为“一个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每一个词语的意义都是死的,只有把它运用到具体的语言中,表达具体的意义,那么这个词语才会是活的。在英语中经常用一个词语来表示一个具体的事物,在做这样的翻译时,我们就应该从其根本意义出发,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翻译出词语的具体意思。例如:

(1)香港各界人士热议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

在这句话中“热议”不是指热烈讨论,根据上下文,这句话中的热议是认同的附和的意思,所以应该将“热议”翻译成“beacon”或“motivation”之类的词。

(2)Thereisamixtureofthetigerandtheapeinthecharacteroftheimperialism.

这句话是在描述帝国主义的特性,在翻译这句话时,如果我们将“tiger”和“ape”直接翻译成“老虎”和“袁”,读者就会产生疑惑,不能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原作者是想用这两个词来表达帝国主义的某种特性,即“残暴”和“狡猾”因此这句话应该译为“帝国主义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

因此,在一门语言中,词语的运用要在具体的使用情景中,人们对意义的理解也要依赖于使用的环境和语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上下文和语境在意义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原文词句的意义不是死的,要在语境中加以理解;要特别重视作品意义的整体性,即萨特所说的“有机整体”,在理论上则不能机械地进行词句的转换,而应着力于其有机的结合。

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语境来进行分析,不管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为了更准确的传达原作者的意思,使原作品中的意义能够在译文中再生出来。

四.结论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译出原文的意义,翻译的根本与核心是意义。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就要准确把握语境,充分理解原文词句的意思,将原文的意义在译文中准确地再生出来,做到意义的传达。

参考文献

[1]《翻译概论》,许钧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2]《翻译与语言哲学》,刘宓庆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第200页

[3]《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01页

[4]《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第31页

[5]《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著,汤朝。范光棣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7页

作者简介:张雅倩(1992年—),女,汉族,河北省定州市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翻译硕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