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师生合作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小议师生合作备课

马峰

马峰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安学区水泉小学741500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备好每一节课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传统教学中,备课只是教师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教师凭经验写教案,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学具等都是教师的自主决定,至于设计的问题难易是否适当,能否激活学生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什么不同,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些问题则很少考虑。学生在课前往往也有预习、搜集资料以及其他有关的学习准备活动,但学生的这些准备和教师的备课是完全分离的,而且,这些都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在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将要进行的学习做好准备。老师们都知道“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是备好课的关键,但笔者认为“备学生”是备好课的灵魂之所在。

笔者在教《陶罐和铁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这一课时,事先没有备课,而是找来了语文学习基础有差异的五位同学,把预习的情况检查了一遍,让他们先分段轮流朗读课文,再自由发表看法或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且对同学提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比如:

一、学生的朗读

学生不喜欢齐读,喜欢分角色朗读表演,翘舌音常读不准,错读音的问题突出,几个学生把“轻蔑”读成了qīngmèi,一个学生把“盛东西”的“盛”读成了shèng,有学生把“掘”读成了qū,把“倒掉”的“倒”读成了dǎo。

二、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得最多的问题是:铁罐哪儿去了?为什么陶罐不碎?为什么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陶罐值多少钱?“轻蔑”是什么意思?

三、学生的体会

铁罐太骄傲了,不能总是取笑别人;陶罐很可怜,因为它总是被铁罐欺负,不过它也很有价值。

四、学生的交流

对“铁罐跑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说“可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也有的说“早就被人挖走了”。

以上这些信息,对我很有启发。笔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再次备课,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读错的字少了,明白了铁罐哪里去了,知道了土中或古墓中挖出来的东西大都是瓷器。学生对“为什么古代东西很有价值”也很感兴趣,笔者在网上搜集了几张古代陶罐的图片,还搜集到了一张在香港拍卖价为四千多万元的明清时期的罐子,展示给同学们看。在看到新石器时代的陶罐时,他们用上了“价值连城”、“无价之宝”、“稀世之宝”等词语,不但生动形象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而且对“价值”一词的理解、对有关语法知识的应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这些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正是他们个性化的体现,正是参与备课、探究发现的过程,是值得我们教师珍视的。仅仅几个学生参与了我的备课过程就对教学设计带来了颇丰的收获,对我的教学观念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要是有更多的学生参与,那启发和促进的收益会更大。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笔者与学生合作备课的成功案例。

师生合作备课,对于备好一节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显得更为重要。实行师生合作备课,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又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改善。

从课前到课中,有时教师做主,有时学生做主,有时商量决定,师生关系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备课已经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对教师来说,备课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

师生合作备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这样,备课时教师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上课时师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积极互动、共同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师生共同备课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符合新课标强调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