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用药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浅谈儿科用药的发展

徐照双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绥芬河157399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用药的发展,结合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且得出结论,进而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对儿科用药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并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种类前5位依次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呼吸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均较高且住院高于门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应加强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管理,特别是夫西地酸的使用,同时儿童使用中药制剂应加强规范,并且积极学习并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儿科;用药现状;用药发展;

OntheDevelopmentofPediatricDrugs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developmentofpediatricdrugs,combinedwithpreviousexperiencetosumupanddrawconclusions,andthuspromotetherationaluseofpediatricmedicine.Methods:Thepediatricmedicationwas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analyzed,andthepediatricoutpatientprescriptionsandinpatientmedicalrecordswererandomlyselectedfromJanuarytoDecemberinourhospitalforrationaldruganalysis.Results:Accordingtotheamountoftheorder,thefirstfivetypesofpediatricdrugswereanti-infectivedrug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respiratorysystemdrugs,nervoussystemdrugs,antipyreticanalgesics;antimicrobialagentsandinjectionswerehigherandhospitalizedthanoutpatient;Thereisacertainirrationaluseofdrugs.Conclusion:Thepediatricuseofourhospitalisreasonable,butshouldstrengthentheuseofantimicrobialagentsandinjectionsmanagement,especiallytheuseoffusidicacid;childrenshoulduse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tostrengthenthenorms;activelylearnandimprovetherationaluseofchildren.

Keywords:Pediatric;Medicationstatus;Medicationdevelopment

儿童期是指自出生后至14岁的年龄阶段,此阶段又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三个不同的生理阶段,在儿童期,体质不同于成人,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因此,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我院于2009年1月将儿科设立成为单独的门诊和病区,并设立了专门的儿科药房保障儿科临床用药。为了解我院儿科用药现状及合理用药情况,特对我院儿科药房2016年一年的药品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并抽取该年度部分儿科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合理性用药调查分析,旨在为儿科用药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出处

药品销售情况来源于我院的药品微机管理系统,调取2016年1月份到12月份的药品使用数据,并进行金额和数量统计。随机抽取该年度儿科门诊处方1000张及住院病历90份,共计1074名患儿进行合理用药分析。这些数据均来自我院2016年内的儿科看病挂号情况以及医生出具的诊断病例和开具的处方。同时本研究的相关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病例进行具体分析,为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2016年儿科用药金额和数量进行科学统计,对金额进行排序,并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中华人民共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及药品说明书中的儿童剂量均值,综合患儿信息,发现1周岁到6周岁的患儿居多,设定儿童平均体重为15kg,确定儿童用药的DDD值,计算出DDDs,并对其结果进行排序。分别对处方及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注射剂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在抽取的数据中可以发现,2016年儿科开具的处方中涉及的药品品种数量达到238种。在这238种的常用药品按照其销售的金额来排序,运用SPSS统计软件根据抽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用销售药品金额排在前为的有:用药金额排在首位的是抗感染药,其次为中药制剂,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且前10位抗菌药物按金额和数量排序在第1位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匹胺针抽取的门诊患儿年龄分布在1岁到6岁患儿居多,住院的以小于3岁患儿居多,这也表明6岁以下儿童由于其器官等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仍是疾病的主要侵袭对象。

3.讨论

3.1儿科用药主要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抗生素选择不当,退烧药选择不当等。抗生素选择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心急如焚,认为打针来得快,恨不得医生立即就能治好,加之儿科患者多,发病急,医生往往也会偏向选择抗生素。而一旦使用抗生素,往往选择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或者口服阿奇霉素等。退烧药选择不当的主要原因是在通常情况下,当孩子体温超过38.5℃的时候,医生才建议用退烧药物,因为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适当的发热可以帮助人体消灭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另外,应注意退烧只是对症处理,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用退烧药,才是相对安全的,然而有些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摸到孩子发热,不量体温就用退烧药,或者许多医生治标不治本,只退热而不究其原因。

3.2儿童用药的建议

如果早能不用药的情况下,尽量不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患儿的病症比较轻,如感冒症状只有轻微的流涕,未危及到上呼吸道时,可以以休息、多饮白开水为主,也可以附加维生素C或者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如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副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的要来服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大都由病毒引起,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抗病毒的药物,通常可以选择中药制剂,不仅副作用小,而且效果好。如果怀疑细菌感染最好根据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除此之外,退热药也存在被乱用的现象,例如在尼美舒利以及泰诺林等许多问题药物前,建议选用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时间久的药物,如萘普生片,不仅药价低廉,效果也较好,这些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也小。

我国儿科用药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存在,如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比例较高,三线抗菌药物夫西地酸使用较多,少数不合理用药情况等。为了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品,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坚持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使用原则。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使儿科更加科学用药,缩短患儿的诊疗时间,同时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并且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乃飞.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11:1455-1456.

[2]贾毅,孙玲.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8:180+184.

[3]周莉,孙祖越.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离乳前给药的分组思考[A].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毒理研究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