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如何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王海燕

王海燕(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江苏淮安223341)

音乐教学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内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只有把培养学生的音乐的感受、理想和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音乐审美的意义。

一、音乐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的熏陶。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阅览室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情感的纽带要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2.体现性原则。音乐是体现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现。因此,音乐教育和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

3.形象性原则。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生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引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形象性原则,以美引真,最易为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在音乐知识、识读乐谱等教学中,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愉悦性原则。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其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的目的之一。

5.审美性原则。音乐教育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之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利于小组与活动,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音乐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幻灯等)的运用无不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氛围与艺术情境的原则。

二、音乐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爱和肯定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积极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动最基础的原动力,人们总是对与其所需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因此,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三、音乐课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基本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意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三大要义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面向全体学生”则作为第一要义被置于首要的位置。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呈多元化格局,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生产方式并存。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自觉改变“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改变那种只考虑教材要求和从教案出发,立足讲解音乐,传授知识,而且越系统越充分越精细越好的指导思想;改变那种不考虑学生需要,不顾及学生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学唱,而且越安静整齐越能跟着教师的思维就越好的陈旧观念。音乐素质的形成有赖于有效的学习,而有效的学习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境。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通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