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过程写作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写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重视过程写作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写作

洪健忠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215600)

学生学语文有句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讲了许多方法,练了许多作文,结果往往是:写作的成绩不大,学生的积极性却没有了。要突破写作教学的瓶颈,需吸纳先进的作文教学观念,革新写作训练模式。笔者在总结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资深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和个人教学体会的基础上,提出过程写作教学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一、过程取向的写作教学:自主合作,收获过程

结果取向的写作教学应向过程取向的写作教学转变,新课标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基础上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教学须面向学生写作的全过程,组织合理可行的写作步骤,将学生写作行为分割成可管理的部分,写作活动与口语交际、阅读思考三位一体,全面高效提升写作能力。

(一)过程写作教学的五个阶段

过程写作教学包括五个阶段:预写作、打草稿、评价与修改、编辑与校订、发表。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和讨论活动,全力思考选择一个题目,并针对读者和写作目的形成自己的思想。一旦他们选定了题目并能解释题目,就可以开始“打草稿”了。这时学生会受到鼓励,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无需顾及表达形式或技术的好坏。初稿完成后,他们复读自己的文章,并根据老师和同伴的反馈准备修改。修改阶段的目的在于使文章尽可能有效明确地传递自己的思想。最后,学生为发表而校订标点、书写和语法。

在过程写作教学中,学生才是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独立写作提供服务。教师帮助学生仔细思考后作出决定,我为什么要写(目的),写什么(题目),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方法),为谁写(读者);打草稿阶段,教师提供词汇、给予文字表述上的关照、组织学生合作等,促进学生写出句子和段落,教师引用学生写作的范例与学生分享,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后教师进行追问,倾听学生的辩解、自我改正,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材料袋;发表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以多种途径推荐“公开”发表,如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等上发表。

(二)过程写作教学的两个关键

1.预写作——写作前的热身

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就像运动前的热身。美国有学者认为至少70%的写作时间应用在预写作阶段。不少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时抱怨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列出3-5个主题,学生就可以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通过预写作活动(交谈、阅读、写作、绘画等)帮助他们扩充话题信息。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写作》专题“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时,首先安排阅读五篇选文,采用问答法,围绕训练目标设问,让学生体会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选文中有两篇与专题写作实践直接相关,为学生提供思悟和表达的范例,通过选文演示,接着给出作文题目,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全班针对题目进行头脑风暴,分享讨论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分析,总结出6个主题,学生思考并确定主题。最后学生交流选择的主题和初步确定的中心思想及相关写作内容。预写作可以降低审题难度,启发学生认识题目的写作价值,消除学生认为写作“高不可攀”或是“人生一大痛苦”的负面心理。

每个学生在组内对主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认识在辩论中深入,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如“等待花开”这个作文题,带有隐喻和思辨色彩,是高难度、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学生持续积极、主动、高质量地思考,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激发和感染,每个学生都觉得“我有话说”、“我要说”。

2.评价与修改——写作的必要延伸

如果对写作后的“评价与修改”缺乏监控和指导,写作教学就此止步,学生就不关心学生“怎么写得过程”,而更多关注“写得怎么样的结果”。作文水平难有明显提高。有鉴于此,过程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同伴或教师的评价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同伴和教师是“多种真实的读者”,读者直接参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活动,把阅读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作者,发挥积极作用。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调整、修改和完善,其着眼点在促进学习、改善指导和养成技能。学生能感到读者包围着自己,会强烈意识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彼此关怀、协商、互助和友爱的氛围。这无形中会督促学生,要努力变为这样的作者——在真实的语境中用真实的目的为真实的读者写作,并表达真实的自己。过程写作教学强调“读者意识”,读者不满意,写作就没有终结。“以读者为中心”,学生才会主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同类文章中,什么才是读者期望和需要读到的。事实上,清晰的读者意识是写作成熟的主要标志。

笔者在进行“小小说创作”专题教学时,将六个小组各自推荐的供全班讨论的初稿共12篇编录成辑,请学生按照专题介绍的小小说写作四点要求和九种方法,评选出六个单项奖并拟写颁奖声明。写作当然首先是“为自己”而写作,却不宜是“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能帮助学生在认识上从“作者中心”到“读者中心”的转移,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将构思的内容充分置于语境中考虑并为读者修改。

(三)过程写作教学优点

过程写作开启了一种高频率、相互作用的小组行为的写作。虽然学生个体最终拥有自己的作品,但在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全班同学配对组成小组,小组内学生合作,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而且提供大量的讨论的机会。老师和朋友的期待,让学生更愿意尽力明确表达自我以及修改作文。

过程写作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并且在小组内分享和发表自己的作品。当学生分享发表的作文时,彼此给予大量的刺激和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发展成写作团体,他们知道如何用积极的、感性的方式倾听和评论他人的作文。当学生为了一个真正的、实用的目的持续写作,并且学习为同伴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时,他们的写作技能就得到了提高。当学生视自己为作者时,他们就会变得自豪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变得自主。

过程写作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分享写作”,支持学生朗读、展览、在学生自己或学校的网页上发布自己的作文,以及编辑文集等。“分享写作”实现由虚拟性写作到实质性写作的转变,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真正互动。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是虚拟性写作,缺少读者的及时反馈,文章写作的实际价值也不能立即得到体现。

总之,“分享写作”能让学生直接面对读者进行写作,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表达和倾诉欲望,调动他们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