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饮食调护

/ 1

浅谈中医饮食调护

张晶泽

张晶泽(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山东青岛266100)

我国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以来,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中医饮食调护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食物是人体气血津液的重要来源,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濡养源泉,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食物的调理和药物的治疗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药食同源”、“药食同功”就是这个道理。饮食调养,不仅要根据临床经验还要辩证施护,还要根据人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差异及疾病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实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遵循整体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以客观的医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制定病人的诊疗决策。调养固人、固地、固时就是要根据病人、地域及天时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不同的食物。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素型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时期体质及气血盛衰也有很大的变化。在临床饮食调养中要区别对待,充分权衡。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食用清凉化痰一类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宜食汁肥叶厚的食物;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弱,故应以调脾益肾滋养气血为主,避免使用燥烈之品。而老年人,肾气渐衰,肝肾不足,应以滋养肝肾,补气养肾延缓衰老,强健身体为主要。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春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所以此时不宜食辛辣开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凉之品,如果蔬及豆制品。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暑热夹湿,脾胃受困,如食生冷或不洁之品,易患痢疾、泄泻,应多食甘寒、清凉之品,如绿豆汤、荷叶粥、西瓜等可解暑清热。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易患咳嗽或痰喘复发,应进食清肺降气化痰之品。如:萝卜、梨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潜藏,人体阳气收敛,易受寒侵,晨起易服热粥,选用牛、羊肉等温热之品。

2根据食物性味调养

根据食物的四性、五味不同,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使达到阴平阳秘。中医认为食物的性,即:寒、热、温、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凉之,凉者温之”,等治疗原则,也同样适用于食疗。实际上,根据属性,食物可分为寒凉两大类。寒凉之品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肝、明目,安神,如:苦瓜、莲子、菊花、紫菜、梨等。但过食寒凉,则可抑制、损害人体的阳气。温热的食物多有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如葱、姜、辣椒、乌鸡、羊肉等。荸荠等可清热生津,阳虚怕冷之人宜食羊肉等,可温中补虚、抵御寒冷。腹冷痛者以生姜红糖水温中散寒。

食物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作用是:辛甘发散为阳。辛味其有行气、行血的发散作用。通常用以治疗表证气血及气血阻滞的食物,都有辛味,如:葱、姜、椒等。甘味其有和中缓急和补益作用。甘味食物能润燥,如肺热咳嗽,大便秘结,以蜂蜜冲水即可。酸味其有收敛和固涩作用,如出虚汗、久泻消化不良可予乌梅。山楂等。苦味有宣泄和燥湿作用,通常用以治疗热证、便秘、心烦、肺气上逆喘促,可多食杏仁、苦瓜、莴苣皮等。咸味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疗硬结、瘿病等,如海带、海蜇、海藻等。

3辩证施食因病制宜

病症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食物亦然。因病制宜是以中医辩证施治为依据。?金匮要略?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根据不同的病,可确立辩证施食的原则。以豆类为例赤豆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绿豆有清热解暑的效能,扁豆能健脾除湿,黑豆能养肝明目。以瓜果而言,梨长于生津润肺,香蕉柿子可以润肠通便,西瓜为清暑之妙品。以水产品来说,海参、甲鱼偏于滋阴,鲫鱼、鲤鱼偏于温养。咸寒宜食姜、葱,痢疾宜食大蒜,食积可用山楂,便秘常用蜂蜜。其他如羊肝用于雀目,猪胰用于消渴,百合、山药用于肺痨,莲子。苡米、红枣用于脾虚泄泻,均可作为医疗的辅佐。

4饮食禁忌

一般来说,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辛辣、腥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均应避免食用。饮食禁忌对临床治疗也十分重要,如水肿、臌胀要少盐或者忌盐,黄疸要忌食油腻,温病高热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忌食生冷瓜果,肺痨、肺痈忌食燥热食品等。此外,尚需考虑药物与食品的关系,如服用参类补品,应忌食萝卜,服用中药一般均要忌饮茶等。

总上所述,掌握了各种食物性味、功效及饮食禁忌,有利于正确辩证配膳。

参考文献

[1]周仲瑛,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2008.4(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