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水利有效供给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我国农田水利有效供给机制研究

王耀华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管理局荣军农场水务局黑龙江嫩江161447

摘要: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大国,水利正是农业的命脉,它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产值等诸多方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证农业和农村迅速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自然环境的基本条件。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农田水利供给机制出现诸多问题,对农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本研究就我国农田水利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善我国农田水利有效供给机制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供给机制;现状及建议

前言

我国属于水资源紧缺国家,干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由于许多地区水利措施,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农村水利建设推行市场化改革,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局面。国家对于农田水利上的投资在不断减少,另外个体户农民无法支付起农田水利工程的巨大投资,导致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在面临重重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农田水利有效供给机制来解决当前问题。

1.我国目前农田水利供给机制的现状

1.1无法快速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在实施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户既承担着消费者又承担着生产者的身份。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农户来说,他们的土地比较分散而且生产规模不大,这样的话劳作起来就会很不方便。农民也要生存,他们也要追求经济利益,在利益与劳动无法平衡时,他们就更加趋向于转移高昂的成本,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而不是去建设和管理水利设施。这就致使许多人在使用完现成的水利设施后,就直接离开,根本不会检查设备使用之后是否出现问题,所以就导致农村许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有些设施甚至损毁的更加严重。虽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动员能力弱化,但是在与社区的关系上,国家仍然扮演着强大的角色,农村社会组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和成长,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社区的公共事务不可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水利等公共事务缺乏组织与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政府对于农田水利投资力度不够

根据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供给机制来看,政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建立有效的供给机制,一种是直接投资,另外一种就是现金补贴。但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仍旧是资金短缺,这就使得无法满足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求。虽然国家等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拉动了社会各界向农田水利的投资。但是许多投资商从理念上混淆了投资项目的公益价值与商业价值,他们把水利投资当作是赚钱的渠道,忘记了水利投资原本的公益价值。然而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本就不高,再加上水费低而且投资风险不能预测,所以当国家投资相对减少的同时,农户也不愿承担如此之高的成本,其他的经济组织也都变成了形式主义,最终导致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严重不足。

1.3对于分割农田灌溉的水权的问题没有详细规定

我国农田水利正在发生市场化的逐步改革,水利改革虽然只是在水利设施的供给方与水利资源的需求方进行产权的分割,但是由于国内现有的土地所有制,现在是以零散的农地经营方式为主,水利设施的控制者不愿意与小规模的农户进行交易。所以在农田灌溉中,农户就需要自行组织,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需求组织。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主要都是由受益的集体组织自己提供的,政府和其他资助商在大中型的水利建设中承担的主要是工程的技术和材料等费用,所以对于分割农田灌溉的水权的问题就成为被政府和农民忽视的一个点。久而久之,只有部分地区能够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有一些地区因为沿途的渗漏而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正是因为农田灌溉水权没有明确规定,于是让许多人“钻空子”。

2.改善我国农田水利有效供给机制可行建议

2.1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现在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共设施,许多农户使用之后便不管不顾,从来不会主动维修损坏的设备。除此之外,还有农民在堤坝上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间设置渔网,再加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致使设备老化失修十分严重。此时政府如果可以给予农民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看到积极加入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中是有利可图的,那么就一定能激发人民的维护水利工程的意识和参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

2.2加大各方对于农田水利投资的力度

正如刚刚所说过的,农田水利工程本来就是公益项目,是没有利润可言的。对于许多利益至上的经济团体他们不愿意把人力物力财力放到一个不能赚钱的项目上。此时政府就需要起到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些社会团体投资的意义,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的命脉,投资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如果完全要求政府承担一切投资一定会很吃力,所以只有政府作出表率,让投资商们不仅仅做表面工作,才能真正加大社会各方对于农田水利的投资。

2.3制定明确的分割农田灌溉的水权的相关细则

市场化改革厘清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单位的政企不分现象,它虽然实现了供水单位和用水单位的水资源产权分割,并将水管单位培育成市场经营主体。但是市场模式需要成熟的经营主体,要想将零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有规模的购水团体,就需要考虑到土壤情况,自然环境,社会安全等诸多情况。在农田水利市场经营机制中,可以引导各村制订适合本级组织的用水规则,在农户间建立合约,制订包括水费的交纳、水利设施的使用。

结语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大国,但也是水资源紧缺国家。农田水利掌握着农业的命脉,更是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持续收入,保证农田水利有效供给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认清当今农田水利机制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用实际行动关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为农民谋求福利,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供给机制才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清轩.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公共产品视角进行的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3,9(1):6-10.

[2]张攻,叶文辉,杨小明,沈青.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以云南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4,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