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应用价值

谢三红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植入联合非同期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呼吸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桥血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74,t=13.957,P<0.05),观察组桥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因为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所退化,加上病程长,病情多变和复杂,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让疾病更加严重,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1]。为了探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部分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范围在4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5±12.76)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范围在50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7±11.53)岁。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冠脉支架植入联合非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1];而观察组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首先让患者取仰卧位,实施体外循环全身麻醉,以胸骨正中的位置为切口部位,这样能够充分的显露出心脏,随后规范化游离大隐静脉和左乳动脉,分别在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位置插管,营造出一个比较完备的体外循环系统[3],手术进行过程中,从自主动脉的根部开始间断性的顺行灌注,以达到对心肌的良好保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心脏停止搏动之后,要先进行远端吻合治疗,再按照顺序和标准开始心内手术,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以及桥血管近端-主动脉吻合手术,心脏成功复位开展主动脉瓣成形术,选用人工机械瓣膜。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瓣周漏等,并且还要严密监测各项重要生命体征,比较组间的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血管的阻塞程度,制定了如下的判定标准:若血管狭窄部分的直径小于50%,或者没有明显的狭窄存在,记为通畅;若血管狭窄部分占据了50%~90%,记为狭窄;若血管阻塞率为100%,则记为完全闭塞[4]。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率接受X2检验,在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相关指标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呼吸机应用时间(63.81±14.53)h以及住院时间(13.97±2.5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52±23.54)h、(27.48±5.39)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74,t=13.957,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桥血管畅通率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达到桥血管畅通标准的病患共有37例,占总比例的97.37%;而对照组中则仅有31例,占总比例的81.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9,P<0.05)。

3讨论

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都是比较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的致病机制是主动脉瓣或者二尖瓣产生了退行性改变,受到风湿热,缺血性坏死和黏液变性的影响,会使血液的流动产生障碍,从而干扰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引起瓣膜的病变等;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的部分阻塞或者完全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处于缺氧缺血的环境,长时间就会出现坏死和严重的损伤。上述两种疾病合并发生会大大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所以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要格外重视,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医治。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术式,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产生,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血管的通畅率。有研究指出,这种术式与传统治疗方法冠脉支架植入联合非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相比,有着更好的实用价值和疗效上的进步:首先该术式可以避免二次开胸造成的额外损伤[6],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利于术后患者心功能的良好恢复,预后效果十分理想,并且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能够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均保证患者的心肌血供正常。此外具体的数据显示,在桥血管畅通率方面,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81.58%,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实了这种新型联合疗法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能极大的提升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传统手术相比有了明显的降低,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彭淑华,付晓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6):2686-2688.

[2]张正升,张申,吴联合,等.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8):3077-3080.

[3]胡佳心,阮新民,林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处理和/或室壁瘤切除临床疗效及12年随访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5):4367-4371.

[4]刘季春,吴起才,万力,等.外科治疗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5):2119-2121.

[5]同期颈动脉支架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6):711-716.

作者简介:谢三红,女,汉,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心胸外科,文章方向:心脏及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