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孔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孔湘

孔湘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北京市100080)

摘要:美术是一门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涵养的一门学科。一般,从小学就会开始美术学科的教学,小学美术也是一个审美的启蒙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审美高度的培养做出指导作用,使得它形成一种美术观念和艺术品格。由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较低,教师需要在小学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分析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可以受益一生,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断地熏陶引导,促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这也逐渐成为当下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另外对下一代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今后的美术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而奠定基础。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1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对审美能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有良好的培养。虽然现阶段一直倡导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跟随新课改的脚步做出一些创新,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枯燥,在美术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绘画技巧的虚席,而缺少审美能力的融入。据了解,美术教师只有正确地了解美术的课程以及目标,才能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2培养方法比较单一

在美术的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样不一。现今的教学模式中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进行自顾自的技巧教学,缺少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然而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的课堂可以打破传统的单一培养方法,将学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大自然,学生总乐于探索乐于思考。

二、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2.1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对于我们人类是很重要的,将人的情感应用到美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性状来表达情感,这也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灵魂和情感的共鸣。美术教学的主要性质也是培养学生的额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并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以及情感都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自身情感,并帮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2.2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

对于美术的本身性质来说,它属于一种视觉意识,在实际创作的时候可以给人以审美体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形形色色的世界》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回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物品,并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引导,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魅力。

2.3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实际中可以看出,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是两通的。审美促进创新,创新拓展审美。二者相得益彰。在现今的发展中,创新的事物数不胜数,这与创造者的审美有着巨大的联系。比如,建筑的设计,汽车电子产品的造型。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可以体会到真实的美,更好地实现美的创造。而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从小学的美术课堂开始。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3.1创设艺术氛围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创造艺术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提供一定的活力。具体到实际中,小学生一般比较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那么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电影、音乐以及相关动画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在美术知识的传授中不忘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景色的绘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视频以及各种纯音乐,促进学生从多个方面对实际事物进行感受,拓宽自身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涵养。

3.2注重审美知识的强调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授课是很重要的,美术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熟悉,并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审美知识的内容,从而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实现学生的自身审美倾向,使学生拥有各自的审美情感,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锻炼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形形色色的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各种想象,最终实现总结,我们的世间一切美好都来源于缤纷的色彩和有趣的形状。再为学生展示美轮美奂的《布达拉宫》。在教学中,教师就是通过对形状、颜色以及各种基本元素来巩固学生的美术功底,并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打好基础。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一般是一个启蒙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美术涵养的渗透。

3.3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

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的任何一种展现形式都是对生活不同角度的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开阔,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内容运用到美术的课程中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进一步吸引,是课程中学生占据主动的位置。比如在讲解《热带鱼的画法》时,可以在实际讲课时在玻璃鱼缸里面放几条颜色不一的小鱼,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就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热带鱼长什么样子呢,它有多少种颜色呢?这些提问都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想象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赏析的积极性以及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另外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捕捉到每个学生的闪光处,并根据各自的特征与优势针对性地布置学习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游戏、生活中促进学生逐渐发现美的存在,并从此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质量。

总结:

美术课程在小学阶段处于一个启蒙期,但是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时期,对于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艺术启蒙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翟笑耘.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时代教育,2018(02):181+183.

[2]张学芝.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38.

[3]朱艳.融入艺术,陶冶情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A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