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

郭笃光1林苏2

郭笃光1林苏2(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药政科262700;2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261041)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197-02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和利多卡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7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总有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眩晕是常见的急诊科疾病,是指患者对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某一方向移动,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空间定位紊乱所呈现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有些人感觉自身旋转,摇摆或上升下降[1]。眩晕是一种涉及多学科临床工作的临床现象,通常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眼科以及心血管内科等学科[2]。眩晕症发生原因有多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患者发病时比较痛苦,所以常常在急诊科就诊,需要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常规治疗效果较差,自2009年1月以来,我科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以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眩晕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1-83岁,平均47.5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脑动脉硬化15例,梅尼埃病5例,颈性眩晕5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1-83岁,平均49.2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1例,脑动脉硬化13例,梅尼埃病7例,颈性眩晕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因、伴随病状、就诊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予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检测定,并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颈椎X线片、头颅CT和(或)MRI检查、对部分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眩晕、并根据临床症状确诊为眩晕诊断。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注射液10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以上治疗均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根据合并的基础疾病不同分别给与降血压药、降血糖药、抗血小板药、降血脂药等常规治疗和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治疗。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适当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眩晕及伴随症状缓解,但在观察期间仍有眩晕发作,胃肠道反应基本消失,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治疗前后眩晕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32415490.7

对照组4315171174.4

3讨论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耳源性、脑源性、颈源性、药物性、精神性等。急性眩晕发生多与前庭疾病有关,是由于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或脑供血不足导致膜迷路动脉痉挛,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内耳前庭区域缺血缺氧,使内耳淋巴生成或吸收障碍,导致膜迷路水肿、内耳淋巴系压力增高、内耳淋巴腔扩大、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引起眩晕[3]。常见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最常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局部软组织炎性水肿,压迫通过椎间孔的椎动脉,或者由于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压引起椎动脉扭曲痉挛,使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再加上患者多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产生一过性缺血发作,导致小脑及内耳的短暂性缺血,造成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前庭感觉、视觉、深感觉不协调而诱发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眩晕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有调整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黏粘稠度,控制血糖,治疗颈椎病,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使眩晕症状缓解乃至消失[4]。传统治疗方法多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长。近年来有人使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治疗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利多卡因能使脑部微动脉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改变脑组织、前庭和内耳的微循环,使内耳淋巴水肿减轻,抑制Na+通道阻滞传入冲动,减弱或消除对耳蜗和前庭的病理性刺激,使耳鸣或眩晕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眩晕症的目的。另一方面,利多卡因对脑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有稳定作用,能降低颅内压[5]。舒血宁注射液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类似银杏内酯成分制成的注射液,经药理研究证明,能够改善动脉顺应性,增加静脉张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组织细胞能量代谢,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阻止和抑制氧自由基反应,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动物实验也证实该药能扩张血管,同时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能够防止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微血栓形成,对缺血缺氧造成的血管痉挛和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6]。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的方法证实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够发挥各自独特的药理机理,既可以解除局部血管痉挛,扩张脑部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增加脑局部血流量,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改善脑组织前庭和内耳的微循环,降低内耳淋巴循环压力,从而减轻眩晕症状,起到共同调节血管的活动功能,达到治疗目的。从我们临床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乐平,陈金美.眩晕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9192.

[2]张晓君,孙厚亮.眩晕与脑血管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23(5):268-269.

[3]陈炜.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J].鄂州大学学报,2005,12(3):64-65

[4]孙芸,滕长青.226例老年眩晕症病因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22(2):31.

[5]李立平,胡文标.利多卡因联合丹参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379-380.

[6]高佃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