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防

徐淑钦

徐淑钦莒南县大店中心卫生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广大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在积极探索和期盼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及治愈后复发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25岁。其中脑梗塞37例.

1.2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累及含有平滑肌的大、中动脉,以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以及脂质,胆固醇,钙和细胞碎片等成分沉积于血管内膜为特征,这种沉积导致粥样形成、血管重塑、管腔狭窄、血流异常和靶器官供氧减少,在脑动脉中以Willis环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显著,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颅内部也相当常见,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德生等对7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尸检发现,5例动脉闭塞部位管壁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除1例合并炎症外,其余4例粥样硬化斑块是其唯一的病理所见,提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确实是中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Lee等观察了264例中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现颅内血管狭窄较颅外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狭窄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更为常见,且提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颅内动脉狭窄的最主要原因,中年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老年卒中相似,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且主要是高甘油三酯及糖尿病等可导致动脉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弹性下降,以高血压最为常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病程较长,长期使用激素,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治疗中应监测患者血脂水平。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

颈内动脉异常:如先天性颈内动脉血管袢,血管迂曲或扭结可引起脑梗死,由于颈段动脉闭塞或受损的动脉内皮源性栓子可引起脑栓塞,患者常伴有颅内动脉瘤,颅内未破裂的动脉瘤也可以引起脑梗死。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是青年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病理分类有四种,动静脉血管畸形,可以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但以大脑半球表面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顶!颞叶外侧面最为多见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小,常形成隐性血管畸形,病变多位于皮层下,有时在基底节和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血管缺少肌层和弹力层,形成薄壁的海绵状血窦,静脉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以脑AVM最多见,约占脑血管畸形的90%以上,AVM是一种先天性病变,是胚胎发育早期脑内原始血管丛的一个或几个供血动脉不经过毛细血管床直接与引流静脉相沟通,AVM之间的血管结构包括3部分,即供血动脉,异常结构的动静脉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肌层不完整,由于高血容量状态被动扩张,引流静脉通常因直接流入的高速血流的冲击而扩张,是青壮年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癫痫的常见原因,脑CT扫描和脑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外伤:外伤导致的动脉夹层是常见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由于头颈部血管的血液通过内膜下渗透产生的壁内血肿在层间纵向延伸一定范围形成动脉夹层,通常与内膜撕裂有关,最常累及颈动脉的颅外段,而颅内血管和颅内外的椎动脉很少受累,诊断方法为常规动脉造影"结缔组织病即型Elhers-Danlos病,是动脉夹层的促发因素,外伤可导致体液的大量丢失,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补充,可以在脑组织形成原位血栓,发生脑栓塞,部分病例具有脑外多处原位血栓的证据。

1.3诱因:

脑卒中指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疾病主要指脑出血等,缺血性的包括脑梗塞、脑血栓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引起这类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脆性增加,易致出血发生,内膜损伤粗糙易致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心理因素]

脑卒中患者多数由于突然患病,出现肢体偏瘫,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于是容易产生烦躁、焦虑、自卑甚至悲观厌世的心理。在治疗上采取抗拒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有的情绪容易激动,因小事哭泣、伤感等行为。

[脑卒中预防]

1.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2.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3.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4.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药物性预防]

对已发生了脑梗塞、冠心病等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以达到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提倡有效药、有效剂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等,《内科护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月

[2]贾建平等,《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3]陈冬素.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10,5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