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

罗远恒

罗远恒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摘要:党的十七大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勾绘出了宏伟的蓝图,作为新时期培养人才的摇篮,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坚实力量。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谐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本文将立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浅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

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时间尚短,因此有许多方面有待优化。首先各大高校大都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基本流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形成连贯的教育体系和深刻的心理影响;其次院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任务大多由辅导员担任,缺乏专业和健全的心理辅导知识;另外,校方关注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较为淡薄,未做到“个别教育”到“普遍关注”的良好转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实践联系缺乏行而有效的联系,致使课程的设置有如蜻蜓点水,没有最大化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效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人数的扩大致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良莠不齐,心理障碍多种多样。

(一)学习障碍。

进入大学校园,许多学生抱着“上了大学已然能拿到毕业证”的心态过度放松自己,缺乏基本的自觉性,造成学习意识、思考能力、进取精神的丧失,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面对问题逃避消极的态度,以及人际交往中较强的自卑感。长此以往这种学习带来的心理障碍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以及工作情绪。

(二)生活障碍。

1.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出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差异的个性。因此同宿舍、同班的学生在相处之初普遍存在着戒备多疑,既想与人交往又害怕被拒绝的心理。在共同生活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逐渐养成了骄纵任性、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相互攀比、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等问题。这种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怖症等人际交往障碍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和谐生活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

2.情感障碍。

大学并不反对学生恋爱,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基本成熟的阶段,初级教育时期被禁锢的情感逐渐萌发,在情感生活带给大学生美好的憧憬的同时也带来了情感交际的障碍。例如,不少学生谈恋爱的观念存在误区,纯粹是为消遣寂寞、寻求刺激,致使其在理想与现实中难以找到生活的平衡点,或是面临失恋等问题时无法有效排解,另外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梳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这些困扰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伤害,使其深陷迷茫困苦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三)特殊群体的心理障碍。

大学校园中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面临心理考验最多的学生莫过于一些特殊群体,例如新生、特困生、残疾人群、违纪的学生、毕业生等。他们由于特殊的生活现状面临的心理压力较于常人要更大一些。因此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心理状态的关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等教育要践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重任,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完整的学习生活之中。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利用校园报纸、网络、报刊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等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关注心理健康,排解心理障碍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健全心理品格,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二)整编师资队伍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的心理教育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学校应本着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团队的专业性以及实效性。不断健全心理教师的管理、激励机制,通过考核以及培训等方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另外学校应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学校的政工干部等,力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三)健全心理疏导渠道,搭建全面的心理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避免呆板单一,全面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渠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专业严谨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深入的了解。其中包括对全体学生的综合指导以及针对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例如对于全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由辅导员及时收集学生中反映突出的问题,通过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误区,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另外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得到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正确的审视、悦纳自己与他人,达到情绪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身心的和谐以及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和谐,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校园以及人与社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发现,有效的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采用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的调节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生、教师与学校乃至社会的多方协作。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己任,充分认识、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有效的调适,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心理和谐是校园文化和谐的坚固地基,而校园的和谐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将其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才能为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添砖加瓦,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2]孟晓乐,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2期

[3]王永丽,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团队的守望——访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韩保来[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

[4]高成军,文化相融,心灵相通——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5]湖北省建始一中课题组:周福轩、罗晓燕、吴清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