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

欧阳君

广州市二次供水技术咨询服务中心510010

摘要:如今,由于经济建设,不断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水库受到了污染,除了人为的污染,也有来自自然的污染,本文接好了水库水质污染的特征,水库水质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改善是饮用水的水质,并分析了扬水曝气技术的效益。

关键词: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饮用水

我国逐渐限制了地下水的开采,所以,城市供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水库。然而,几乎所有的水库在水质上,都有一定的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很难再具有以往的供水水源的功能。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水库都相继出现了水污染、藻类爆发的问题,例如:长春的新立城水库、陕西铜川柳湾水库、珠海凤凰山水库,以及浙江苍南水库等,不仅水质恶化,还发生了蓝藻爆发,氨氮、磷、铁等超标。水质的污染,以及富营养化对水厂处理增加了难度,提高了制水的成本,从而威胁了城市的安全用水。

一、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特征

(1)大部分的水库,其水质逐渐的朝着恶化方向发展。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库的地点、流域的条件、过程,以及水库的运行调度等,由于水质变化的速度不同,恶化的程度也不同。

(2)水库的富营养化使表层水体的藻类疯狂生长,加重了有机污染、臭味的污染。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污染。

(3)在水库的底层水体,引发氨氮、铁、锰等高负荷的污染。该过程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完成的,将沉积物中的有机态、化合态污染物转化成无机态、离子态的污染物。

(4)在汛期,暴雨会流入库,进而造成水库的周期性、阶段性的水质恶化。作为供水水源的水库,也就具有蓄洪、调洪的作用,因为无法避免水库流域的污染,当暴雨径流水库时,一定会携带很多污染物,最终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二、水库水质恶化的原因

(1)水库的修建,使河流的自然状态得到了改变,特别是改变了水动力的条件,让河流的输水功能逐渐变成了蓄水、调节的功能,这就使同一流域的河流、水库的水质有了明显的差异。

(2)在水库流域,由于暴雨的冲刷,污染物会随着降水进入到水库中,成为外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包括富含Fe、Mn等金属,以及富含N、P等的无机非金属。这些污染物会沉积到水库的底部,是重要的污染源。

(3)大部分水库水深较大,水体具有明显的分层,阻碍了氧,通过水体、沉积物的双重作用,在水库的底层,形成了厌氧状态,不仅还原了沉积物中无机物,也分解了一些有机物,释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不仅降低了PH值,提升了色度、臭味,还促进了内源的污染。

(4)水库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降低了水流的紊动,水体的更新,延长了其滞留的时间,由于富营养,就爆发了大量的藻类。在光合作用中,生成的藻类主要依靠水中的C、N、P的支持,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营养,这是主要的有机污染来源,此过程会恶性循环。

(5)水库底层污染沉积物的蓄积、表层藻类的繁殖,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大部分的水库中,这个过程会积累大量的污染物。如果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径流污染,改变水动力的条件,才能避免水库的水质受到污染。

三、水源水库水质污染的源头控制是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

水库的内源污染、藻类繁殖都会释放大量的游记污染物、无极污染物,如:氨氮、Fe、C、Mn、S等,进而引起色度升高,异常的味道,还会降低pH值。目前,很多的水厂通过常规的处理工艺来处理水体,这样很难有效的去除污染物,无法保证安全的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于具有深度处理工艺、应急处理工艺的水厂来说,也很难彻底的去除污染物。水厂为了解决水中的污染物,不管是应急处理,又或者是深度处理,制水的成本都会增加,例如:去除水中的S、铁、臭味等,处理成本会增加0.2~0.4元/m³。对于部分污染物,在水处理的过程中,仅仅是改变了形态,未能完全清除,其毒性依然在提升,比如:经过消毒的有机物污染物,会转化成相应的副产物,依然是有毒有害的,反而增强了水质风险。由此可见,为了真正的实现水厂的稳定运行,保证安全的饮用水,必须在源头降低污染的负荷,使内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抑制、消除,最终,降低水厂的生产成本。图1进行了简要地说明。

四、扬水曝气技术水质改善原理与功效

(1)使水体实现垂向的循环,把下层水体与表层水体进行置换,让藻类处于下层的无光区,这样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就会死亡。

(2)把下层的低温水提升至表层,并使表层水的温度下降,以此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3)对下层的水体进行充氧,由于水体的循环,表层高溶解氧的水体就会被输送至下层,增加了下层水体的含氧量,抑制了氨氮、磷、铁、锰等的释放,进而控制了内源污染。

(4)对于水中的微生物,要增强其代谢的活性,以及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去掉水中的异味、硫化物等,将这些挥发性的污染物都进行处理。对于水中铁、锰等,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这些污染物。

(5)提高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对水生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全面的保证水体环境,综合改善水体的质量。

五、扬水曝气技术的水质改善效果与效益

(一)扬水曝气技术改善水库水质的环境效益

(1)混合效果:对于分层型的水库,其水深为15~85米,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为20-35天,通过破坏分层的方式,使水库的水层得到完全的混合,扬水曝气器装置如2。

(2)充氧效果:对于扬水曝气系统,其运行时间为20天到30天,在底层,通过持续的循环充氧,可以将底部DO从0mg/L,提高到5mg/L之上,其充氧的效果比较明显。

(3)藻类抑制及削减效果: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水库的上下水层能够进行不断的循环混合,处于表层的藻类会转移到下层的无光区,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会衰亡,这就有效的降低了藻类的生长速度,藻类的削减大约在85%之上。

(4)去除挥发性的污染物及控制效果:通过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不仅控制了挥发性的有机物VOCs,且明显削弱了挥发性的硫化物,在控制的区域,削减了98%的挥发性的有机物。水中的硫化物从1.413mg/L,下降到0.02mg/L,大约削减了98.6%。

(5)在底泥中,抑制铁、锰、磷等内源污染物的释放:系统运行为25天,在水库的中下层,其水体的氨氮量由2.72mg/L,下降到0.24mg/L,大约削减91%,并且,总磷由0.381mg/L,下降为0.086mg/L,大约削减了77.5%。铁可以削减80%。中下层的水体锰,其含量由1.945mg/L,下降到0.010mg/L,大约减少了99%。

(6)水中总氮和有机物的削减:通过系统的运行,中层、下层的水体温度、溶解氧、自净能力都有所提升,对于好氧反硝化细菌,增强了其代谢的活性。通过25天的运行,水中的总氮减少20%-60%,削减的有机物约20%。

(二)扬水曝气技术的经济效益

目前,很多的水处理厂,都以去除水中悬浮物为主,对于水库的水质周期性的高负荷污染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饮用水的水质有所保障,水厂就会附加化学添加剂等进行预处理,一般会应用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沸石吸附等,以此来应急,也应用于深度的处理工艺中,从而去除水中臭味,以及相应的污染物。但是,这样就增加了额外的成本,通常情况下,其增长为0.2~0.4元/m³,对于扬水曝气水质原位的改善系统,其运行的成本为0.01-0.03元/m³,比起水厂的处理成本,大约削减了90%。此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厂消毒处理中的副产物,从而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结语

水库是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不断的发生了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的现象,严重污染了水源。因此,针对水库水质的污染,要积极的探索其控制技术,这也是城市供水领域的热点课题,要进行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付永清,周易勇.沉积物磷形态的分级分离及其生态学意义[J].湖泊科学,1999,11(4):376-381.

[2]柴蓓蓓.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及其多相界面过程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6-7.

[3]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