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排水施工技术浅述陈素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排水施工技术浅述陈素华

陈素华

身份证号码:37110219740821xxxx250000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期。而在此时,因为路基排水工程的不合理而引起的施工问题不断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解决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充分发挥排水设施的功效,本文将对市政道路路基排水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排水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道路的整体质量。因此,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排水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水害起源以及形成原因

1.1地下水起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停滞在上层缺乏透水性功能的地下水;

(2)处于地面下方,但却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方的潜水,因为与地面距离较近,所以在重力影响下可顺着土层逐渐流动;

(3)处于地面下方,但却在任意两个隔水层与隔水层之间的层间水,

如果层间水水源超出地面高度,那么就可以透过岩层裂缝到达地面汇聚成泉水。

1.2地面水起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雨雪直接降落到路面,可称之为大气降水;

(2)与路基相关的水沟、溪水、河流水。

由于水害的起源不同,所以对路基路面形成的损坏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毛细水增加与积水浸透均可使路基变得湿软,明显降低路基实际强度;情况严重者可直接导致边坡塌方以及路基翻浆与冻胀,有时甚至会使整个路基顺着倾斜基底逐步滑动;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许多接缝,水源通过接缝渗透到路面汇聚在一起,在重载反复影响下,形成最大化动水压力,致使接缝周围的细颗粒集料出现软化现象,通过发展变成唧泥,最后发生断裂与错台等危重病害。

2市政道路路基排水处理一般要求

2.1施工前需检查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合理

应先对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进行检查,以保障其能够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具体而言,道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的优与劣,应主要衡量防、疏、排这三种功能,以降低因水侵蚀对道路路基产生的危害。路基排水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地基处理、防护等道路路基施工工程相互融合的,以使道路路基坚固性与稳定性得到保障。另外,排水系统还应重视与水利工程的结合,让道路路基排水系统能够得到科学规划,从而达到因地制宜的作用。

2.2施工需结合当地地质条件

在实施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时,需与当地地质实际条件相结合,以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一方面,要注重排水设施的合理性,切勿对天然水系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应对地址进行有效选择,以利于降低工作量,使施工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纵坡较陡等地质状况的排水沟渠和重点排水施工,都应严格遵循道路路基排水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而对其实施加固工作。再者,在道路路基排水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积水现象的产生,在挖方时做好排水工作,而后再开展挖掘工作。

2.3施工处于多雨地区需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在实施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时,若施工地点为多雨地区,则应重视对临时排水设施的设置,可针对施工现象实际情况来确定临时排水设施设置的数量,使道路路基排水施工工程的顺利施工获得保障。并且,应注重永久、临时排水设施之间的结合性,使水资源得到良好保护,抑制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另外,若存在地下水渗流现象,则应设置集水井以及排水沟等,使地下水位得到降低,最终实现积水的切实排出。

3市政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边沟施工技术

边沟施工技术是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中一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道路路基稳定性及质量,使排水施工技术能够满足现阶段道路建设的要求。具体来说,沿线会在填方路段设置边沟,并将路堑边沟设置在挖方路段,进而使存有的坡面水能够得以排除。在开展暗排水时,碎落台和土路肩两者之间会形成纵向流水槽,为避免冲刷现象的影响,可以在流水槽中铺盖一些草皮,在槽下设置浅碟边沟以及边坡急流槽等,利用边沟集水井连接,并注重集水井间距的设置,使其能够保持相应合理的间距,以切实发挥其功用。对于个别段落来说,应进行不同边沟设置,使其需求能够得到共同满足。在排水纵坡超过10%的地段设置急流槽,如果交叉道路需边沟穿过,应进行过道涵设置。

3.2排水沟施工技术

排水沟施工技术通常应用在地下水位偏高情况时,以保障水流可以顺利排出。排水沟施工技术还具备排除地表水能力,若天气状况过于寒冷,则不适宜开展地下水排除工作。排水沟采用混凝土浇筑时,务必要在含水量和沟壁接触最高点实施渗水孔设置。而在沟壁外侧就应使用土木合成材料等作为反滤层。沿沟槽每隔一定时间就应通过分界处设置沉降缝。再者,排水沟必须具备流畅线形,尽可能依据直线形进行设置,在处于弯道位置时,则显现出弧状。在挖建排水沟过程中,应使其与路基保持一定距离,与路基坡脚间距不应少于4m。若急流槽长度偏长,就应对其实施分割,进而开展砌筑工作。另外,台阶高度应针对地质实际情况来决定,以做到因地制宜。

3.3截水沟施工技术

截水沟施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值得在道路路基排水施工中被切实应用。在运用截水沟施工技术时,当流量过大时,应进行截水沟设置,在废弃土未堆存在状况下,路基坡顶和水沟边缘之间间距设置应依据实际土质来决定,使其能够保障边坡稳定性。通常截水沟设置在路堤坡脚2m之外,截水沟截面为梯形,对其尺寸来说,应根据水流量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废弃土堆存的状况下,截水沟边缘则应保持与土堆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两者之间距离的合理性,便于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更好地开展。具体来说,路基坡顶和土堆坡脚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m,并在土堆上方设置2%左右的倾斜角度,让积水可以向横坡处流动。

截水沟最优长度约为300~500m,当大于500m时,则应增加泄水口,利用跌水井等进行引排。另外,为避免道路遭受雨水冲刷,应借助渗透性较高的材料,注重对水沟牢固性建设,如图层松软、渗水性较强地段,都应采取加固手段以及放渗透材料,从而使道路路基能够免遭腐蚀与雨水侵蚀。

3.4明沟施工技术

明沟通常应用在深度较浅的地下水位中,在实际应用时,切勿在温度偏低的地区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边坡纵坡的加大,以保障水流的切实排出。再者,在开展明沟施工时,应对基底高度做好检查,断面尺寸做好控制,并运用人工配合方式来实施挖掘工作。另外,明沟在进行测量放样时,通常应用全站仪,在放样过程中,应以设计图为理论依据,以实现科学合理操作。在渗水孔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其竖直性,避免堵塞现象发生。

3.5渗井施工技术

渗井施工技术归属地下排水设施,其功用目的在于排出浅层地下水,使道路路基安全性得到保持。若地下水含量过多,就会致使道路路基含水层变得薄弱,导致水量不能被彻底及时排出,平式渗沟不能得到布置。对此情况,可通过竖向排水方式来实现对地下水的排出,以利于渗井设置。当渗井贯通不透水层,将深层地下水排入到深层含水层时,可以使地下水得到减少,有助于排除所有水流。

总之,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完善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通过明渠法、暗沟法等多种渠道实现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优化。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勃.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管理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8(1).

[2]翁迪.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排水施工技术浅述[J].装饰装修天地,2018(8).

[3]栗斌.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排水施工技术浅述[J].建材与装饰,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