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分析

李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急诊室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在护理有效率、满意度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确切护理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护理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病因主要由上消化道器官、胰腺、肝胆病变所致,往往起病急且发展迅猛,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该病患者临床中常见大便量多且呈柏油状,大量呕血,长时间持续失血,如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20%或1000ml,可诱发失血性休克,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文运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总结护理效果与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血原因:2例糜烂出血性胃炎,4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8例消化性溃疡,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其他2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6.45±3.75)岁;观察组实施急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出血原因:2例糜烂出血性胃炎,4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9例消化性溃疡,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其他2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47.12±3.65)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立即配血,补充葡萄糖盐水、平衡液和706代血浆,预防治疗休克;观察患者有无腹肌紧张、腹部疼痛、反跳痛及压痛等,及时上报,做好术前准备;如有乏力、头晕等,需建议其卧床休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1.2.2观察组:在常规方法中加入急诊全面护理,措施为:(1)病情观察。给予病患生命指标、意识及皮肤颜色等密切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及出血量,准确评估病情;重点观察血压,避免因脉压差小或脉搏细速等误判血压正常,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做好黑便及呕血观察,如排便或呕血为新鲜血液,考虑出血量较大;如出血速度快,咖啡色呕吐物,考虑出血量少,并对黑便及呕血性质、量、次数等做好观察记录。同时观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变化。(2)止血护理。合理选择止血药物,如泮托拉唑、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等,急性出血期静脉用药:取8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生理盐水100ml;也可选择巴曲酶、凝血酶等其他止血剂。对药物止血不佳者实施三腔管止血,对气囊气体压力、量等做好检查,说明止血目的、机制及方法,取得配合;顺利置入三腔管,压迫止血时注意控制气囊压力,并对三腔管进行妥善固定。(3)补充血容量。出血期指导病患绝对卧床,如有循环衰竭,需立即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等,补充血容量,以纠正失血。补充血容量指征心率>110次/min,血红蛋白<80g/L,或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1]。保证输液速度和心肺功能、血压及失血量相协调。确保呼吸道顺畅,预防消化道堵塞。(4)健康教育。说明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对疗效康复的重要作用,提倡患者保持规律作息,且不饮酒、不吸烟。教会其掌握出血征象判断方法,介绍示范应对措施,宣传疾病有关知识,努力做到早发现与早诊治[2]。同时加强对心理方面的指导,有效、及时的给予疏导,减轻压力,缓解恐惧、紧张等,保持良好、乐观、积极心态,增强信心。(5)饮食护理。如病患呕吐、恶心、休克等,需禁食3d;如仅有柏油样便表现,可进流食,成功止血后进温凉流食。由禁食逐渐向流食、半流食过度,病情稳定后过度到普通饮食。提倡患者饮食营养均衡,切忌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1.3效果标准

1.3.1护理效果:无效:经过护理,乏力、出汗、血压下降、呕血及黑便等无缓解;有效:经过护理,乏力、出汗、血压下降等明显缓解,成功止血;显效:经过护理,乏力、出汗、血压下降等消失,成功止血。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满意度:调查评分<65分为不满意;一般65~95分;>95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16例,一般14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满意24例,一般10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率为85.7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工作对控制病情、挽救生命有确切作用。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协调配合,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及及时救治,可显著提高急诊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全面护理具有系统、连续、高效特点,在急诊工作中有极大运用价值,主要包括病情观察、止血护理、补充血容量、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3]。全面护理在病情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贯穿急诊全程,准确把握病患各项生命指标,掌握病情;实施止血护理时,应在医嘱下按照疾病类型确定止血方案;救治前,准备止血器械及仪器等,并认真清点,必要时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工作,细致观察病情,辅助给予健康宣导及饮食教育等。综上,全面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中,有很大运用价值,效果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小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304-305.

[2]吴群彩.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5-356.

[3]闫秋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1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