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屈指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及功能锻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46例屈指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及功能锻炼分析

孔兰芳

孔兰芳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显微外科274000

【摘要】目的:对屈指肌腱损伤后早期显微修复及在支巨辅助下的功能锻炼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以显微外科对其进行早期修复,修复之后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并在辅助支具的帮助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对46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术后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根据TAM法对患指功能进行评定,其中优为26例,良为12例,中为6例差为2例,优良率为83%。结论:屈指肌腱进行早期显微外科修复以及辅助支具帮助下进行功能锻炼,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高。

【关键词】屈指肌腱;显微外科修复;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339.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080-01

对于手部功能恢复来说屈指肌腱的早期修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创操作是理想中的肌腱缝合,细致进行,从而将患者手部恢复到原有的解剖结构。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进行修复以及使用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现报告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屈指肌腱损伤患者46例,年龄为16~47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4例,食指30指。中指16指,环指14指,小指6指;其中左手出现损伤的患者为26例,右手出现损伤的患者为20例;在46例患者中切割患者为18例,绞轧患者14例,挤压伤患者为10例,爆炸伤患者为2例,撕脱伤患者为2例。受伤后患者手术时间为0~6个小时。

2显微外科修复以及康复训练

2.1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在臂丛进行麻醉,上气压对伤口进行止血,通过显微镜使用显微外科器械对伤口进行仔细清理,将原来的伤口进行扩展呈掌侧锯齿状切口,寻找肌腱的两断,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对肌腱进行保护,腱周组织或者是屈肌腱鞘以及周围的溪小学,修整不整齐的断,在偏掌侧使用6-0线通过改良后的Kessler法,同时在缝合深浅指屈肌腱并周边连续内翻缝合腱外膜,从而可以保证肌腱表面光滑整齐,此外应该对腱周组织或者是腱鞘进行修复,然后对伤口进行清洗和缝合。

2.2康复训练方法

2.2.1超声波治疗采用超声波进行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皮肤的疤痕大小以及粘连的程度对声头大小进行选择,通过接触和移动对患指进行治疗,每次的治疗剂量为0.50~0.75W/cm2,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0~20分钟。

2.2.2水疗在对患者进行水疗的过程中,水的最佳温度应该保持在43摄氏度,患者将手部全部浸泡在水槽当中,并且进行手指运动,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2.2.3中频电疗以患者手部肿胀的范围最为根据对电极进行适当选择,放置在患者手部肿胀部位或者是肿胀部位的附近区域,低频10~100Hz,中频为4000Hz,电流强度设置在20~40mA,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当患者手部肿胀消退之后停止电疗。

2.2.4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功能训练屈指肌腱损伤之后通过主动运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消除患指水肿,促进患指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够起到牵拉作用,对粘连组织起到松解疏松的作用,对挛缩组织进行轻度伸展,可以有效促进患指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运动。医护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佩戴合适的支具,尽量减少患指吻合后出现断裂和出现缝隙的情况。

在患者术后24小时之内应该将患肢抬高,选择功能位或者是手静息位支具。肌腱得到修复之后局部会出现水肿情况,从而影响到肌腱滑动,所以需要尽早对水肿进行处理;在患者术后24小时到一个星期之间,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将功能位支具取下,并且进行轻度的主动运动,并进行屈指肌腱滑动联系;术后两个星期之后,患者支具采取背侧限制位,并进行近指关节、远指关节、全指关节以及被动屈曲等运动;术后3~4个星期之间,支具只是起到保护作用和夜间使用,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患手,手指屈伸活动至最大范围,但切记不能用力握拳。

3结果全部46例患者均在出院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其中优为26例,良为12例,中为6例,差为2例,优良率为83%。

4讨论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修复屈指肌腱具备着缝合对合紧密以及接触好的优点,主要的愈合方式是依靠腱中心细胞增殖来完成的,胶原排列规则,有着非常强的抗张能力,患者术后很少会出现粘连情况。采用气压止血带对患指进行止血,通过显微镜对创口进行修复,解剖层次清楚,能够做到对创口进行彻底清理。能够清楚辨认肌腱周围的细小血管,以免出现损伤情况,组织损伤比较小。采用6-0线,修复过程比较容易,以改良的Kessler法对肌腱进行缝合,减少肌腱断端和背侧血液循环影响,连续内翻缝合肌腱外膜可以使肌腱更加光滑,减少腱断端外露的情况,对抗张强度进行增强。

肌腱愈合能力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愈合的主要方式是腱周细胞增殖,沿着损伤部位逐渐形成肌腱,然后经过再次排列形成比较坚固的肌腱。在传统医学当中一直认为肌腱损伤修复之后应该制动三个星期,然后才能够进行主动运动,特别是对于比较脆弱的伸肌腱来说基本都是采用固定治疗。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治疗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对伸肌腱进行修复手术之后进行被动或者是主动活动可以有效恢复肌力以及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还能够有效修复肌腱的愈合强度,减少出现粘连情况,对于局部水肿来说也有着十分明显的缓解作用。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在早期进行主动或者被动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肌腱愈合以及滑动距离,因此该医疗技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杨志强.屈指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及功能锻炼23例[J].继续医学教育,2014,01:26-27.[2]刘春雷,丁小珩,屈志刚,刘育杰,孙明川,刘冠英.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03:545-549.[3]蔚晋斌,魏杰,赵金善,郭秀生.儿童屈指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6:86-87.[4]廖伟奇.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及其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24:4171.[5]庄载世,缪心朗,黄有翰.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治疗体会[J].临床骨科杂志,2011,05:5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