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中的效果

吕芬张芸兰

吕芬张芸兰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4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2-008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临床中十分普遍,为呼吸科常见病。在急性加重期中,患者自身的呼吸困难、气促等相关表现会有所加重。慢阻肺的病程较长、治愈困难。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往往较为严重[1],对病情的缓解不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中的效果,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为(51.6±4.8)岁。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36-74岁,平均年龄为(52.1±5.0)岁。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符合该病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存精神病史以及存在其他严重身体系统病症的患者。在正式开始此次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可深入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给药、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无心理状态异常者,应给予预防。伴随严重负面情绪者,应重点给予护理。(2)焦虑的护理:焦虑一般来源于患者压力大、思想负担重。对此,护理人员应不妨采用激励的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如:假设患者的压力,来源于家庭经济状况差。护理人员则可告知患者,长期保持上述心理状态,不仅不会加速康复,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对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从而使患者能够自行调整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3)抑郁的护理:抑郁一般来源于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失去信心。对此,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的方式,使患者感受到希望。另外,还应嘱患者多与他人沟通,培养兴趣与爱好,转移注意力,使负面情绪得以缓解,促进病情康复。(4)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参与到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表达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与关注。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对各位家庭成员的重要意义,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病情康复。

1.3评价标准

(1)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

(2)向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对的总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8/50),详见表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问题[3],如果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必须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体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随严重的焦虑、抑郁与恐惧情绪。长此以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将明显下降[4]。疾病治疗效果,也将受到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缺乏重视。需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方可使其病情能够尽快康复。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在常规护理中实施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单纯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红兵,刘莹,卢云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1):127-129.

[2]张雷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45-146.

[3]李荣,姚志强,周俏棋.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6):2744-2746.

[4]岳彩茹,路培,李庆玲.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