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韩小英吴金娇

韩小英吴金娇(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343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435-02

【摘要】目的探讨THR术后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对髋关节脱位的影响,最终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6例THR术后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30例THR术后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告知患者体位,生活方法及康复训练等。结果不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有3例出现脱位,发生率为6.5%;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甚至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3%~7.0%[1],女性易脱位[2],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我院骨科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施行THR手术46例,术后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率为6.5%。2008年3月—2009年2月,施行THR手术30例,我们加强了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未发生髋关节脱位,现将THR术后脱位的原因,以及术后防止脱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施行THR手术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36-87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7例,股骨颈骨折23例,全髋关节翻修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时间为术后1周内发生脱位2例,2周内发生脱位1例。脱位后立即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皮肤牵引固定3-4周后痊愈出院,随诊均1年以上未发生再脱位。脱位的临床表现:为搬动患者时感到髋部异常弹响、关节活动时过度疼痛、髋关节处于异常内旋或外旋姿势、肢体缩短畸形、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X线表现人工关节头臼脱位[3]。2008年3月—2009年2月,施行THR手术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3-80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17例,全髋关节翻修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经有效地预防、预见性科学护理干预和恰当的治疗,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

2THR术后脱位的原因

2.1关节类型、手术入路途径、手术技术、关节周围组织等因素。

2.2术后搬运不正确,体位不当,外伤及早期功能训练不当等有关,置换术后过早地关节活动也有出现脱位的危险。

2.3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THR术后早期,发生于手术后3个月以后的晚发性脱位较少[4]。

2.4相关知识缺乏。

3护理干预

3.1术前宣教: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床上行大小便及便盆正确放置法,为术后护理提供方便,其次,增强康复意识,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到早期锻炼与手术是同等重要,同时进行讲解和演示术后易发生脱位的动作及脱位后的症状。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术后采用皮肤牵引约1-2周,患肢稍外展,牵引重量2公斤即可。本组1例患者术后予预防性下肢牵引带牵引制动,患者在夜间翻身时自行放松皮肤牵引,致内收过度脱位。因此,在皮肤牵引中,嘱患者不可自行放松牵引,防止患肢内收、内旋或外旋;保持正确体位。

3.2.2搬运及翻身本组1例术后搬离手术床时脱位。因此术后回病房时护士应正确搬运:一位护士托住患侧的髋部和下肢,使患肢务必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位护士托住健侧髋部和健肢,其他人协助将病人平放于床上,搬运时要同步进行,严防动作不协调而导致关节脱位。翻身时应有人保护维持两腿分开,在大腿间安放夹枕,绝对避免髋关节内收和外旋。

3.2.3运动手术3d以后,患者可在护士指导下借助助步器下地活动,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力量移动臀部至床边,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一人抱住患者上半身,另一人托住患侧关节及下肢保持患肢呈伸直位下地。患者在行走时,应先迈助步器,再迈健肢,后迈患肢,患肢不负重,活动范围可由床边-室内-室外,行走3~4次/d,5~10min/次,当力量进步后,每次行走可加至20~30min,患肢可逐渐负重。

3.2.4坐姿术后6周~8周病人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尽量缩短,每天可坐4次~6次,每次半小时,保持髋关节屈曲不大于90度。本组1例在协助患者坐起时髋关节过度屈曲而脱位。因此,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术后体位要求,避免坐矮椅子或矮沙发,严禁极度前屈前倾身体或交叉双腿[5]。

3.2.5睡姿选用硬板床,床高稍高于小腿长度嘱患者采用仰卧位,患肢保持外展,必要时用沙袋固定,防止伤肢内收,4周内禁止侧卧位,4周以后,允许向健侧侧卧,但两腿之间需放置软枕保持下肢外展位,3个月后方可患侧卧位。

3.2.6排泄在患者卧床期间使用床上垫四块和便盆一样高的海绵垫,上身和下肢各一块,中间臀部的左右分开。大小便时可抽出其中一块,可不需要搬动患者时将便盆置入。下地行走后可采用高于小腿高度20cm的坐便器,并在坐便器两侧加上扶手,严禁蹲位。

3.3出院指导术后2-3个月内以平卧或半卧为主,避免患侧卧位,向健侧卧位时需用外展垫或2个普通枕头分隔双下肢;屈髋不宜大于90度,避免双下肢交叉动作、髋后伸时外旋肢体和髋屈曲时内收肢体。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肢仅以触地式负重,3个月以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上下楼梯活动时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告知日常生活中要禁止下蹲取物、侧身弯腰或向前弯腰,不要坐低矮沙发和矮凳子;终生不盘腿,不翘“二郎腿”,同时也不能抬腿过高。为防止人工关节的松动,应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等活动,防止体重过重以加重髋部负担。按时来院复查,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4结论

提高对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的严重性及治疗护理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脱位的发生,对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早日全面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0-182.

[2]李永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资料学分册,2006,1:41.

[3]李涛,麦伟,李志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31-32.

[4]王建华,吴岳嵩,徐卫东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14-215.

[5]宋玉莹,刘清华,李玉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