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陈文光

关键词: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现状概述

建筑施工过程的复杂决定了建筑业的高风险。建筑业快速发展并发挥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建筑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研究建筑企业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效益和自身发展后劲,促进我国建筑业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标准。在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大都能够按照要求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者安全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无证上岗。甚至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指令执行不力,敷衍了事,不能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导致事故隐患长期存在。

2.2施工人员问题

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较低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从事各种建筑施工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安全操作知识缺乏,施工中经常因贪图方便和快捷等而违反操作规程,一些包工头强令违章作业、在安全防护等不到位的情况下安排施工,发生事故受到伤害时也很难得到合理赔偿和公正对待

2.3安全硬件投入不足

由于投资主体经济性质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单位承揽工程越来越困难,常常处于市场中的被动地位,以致很多建设项目都是施工企业在垫资施工,安全经费根本得不到保障。一些地区的建筑市场出现了过度竞争现象,投标企业相互恶性压价,其中把安全生产投入作为竞争压价空间,造成部分工程安全投入先天不足。迫

于生产成本的压力,有些项目的管理人员存在着以减少安全经费的投入来增加项目经营效益的错误观念,导致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投入不足。具体表现有:安全网安全带破旧不及时更换,临边洞口的防护能省则省,冒险开挖基坑不支护或降低支护标准等。

2.4建筑施工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交底流于形式

日常安全检查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排查治理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但在施工实际中一些施工项目存在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人员组织不健全,检查内容不全面、不详细,尤其严重的是对事故易发点和危险部位的检查不到位,甚至有时即使检查出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达不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要求,使现场隐患还长期存在。

2.5施工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质量引发的建筑物部分坍塌或整体倒塌的恶性事故会造成施工人员、用户及周围人员的伤亡。因此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密切相关,同时安全技术管理又与材料品质、工艺方法、工序组织等管理相关,从而使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成为施工现场的一个重点。安全技术措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性纲领,如果施工单位编制的纲领未能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施工的环境、施工的方法及劳动力的组织,充分考虑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制定,而是罗列现行的规范、标准,指导生产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3.1规范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用于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包括企业自行建立的安全操作制度规定,也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这些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企业应完整保存,建立档案,专人保管,便于企业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查阅。同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并向全体员工及时传达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企业全体员工都应严格遵守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施工生产,以降低企业安全生产事故。

3.2强化施工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人员多、设备多、作业空间交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尤其是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位置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建立用于保护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变化,及时更新安全防护设施,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建筑施工过程的大型施工设备,如起重机、大型塔吊等,这些大型施工设备的安装、拆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危险性也比较高,是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因此,它们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具有相应的资质专业人员和专业单位来完成,同时在安装和拆除大型设备前应制定相应的专项方案,做好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此外,为了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建筑施工企业在各个施工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检测设备,应保证其具有相关资质的厂商所提供的高品质合格产品,并且要定期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以防止检测设备失效、失灵。

3.3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建筑企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施工环境、劳动力素质、施工作业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程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能够降低职业病和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措施手段。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防高空坠落、防火、防倒塌、防机械损害等方面的措施手段。对于危险性大、施工强度大的工程项目,应针对具体项目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此外,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应结合工程实际,要有针对性,能够真正用于指导建筑施工,切实降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3.4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建筑企业的安全技术交底是企业技术人员按照建筑施工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特点、建筑施工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编写的,对建筑施工人员具有指令性的规范文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建筑施工项目的各道工序、各部分工程实施前,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员、技术项目负责人向具体施工的负责人技术方案交底。专项工程项目、高危工程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前,总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向具体负责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员、项目经理进行技术交底。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向工程项目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向工程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人员向作业班组的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的负责人相一线的具体作业操作工人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3.6建立必要的安全设备及施工工艺

建筑企业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相应的机械设备,并采用一定的施工工艺来完成生产施工。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选用,对于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把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关,淘汰落后的施工设备为了实现特殊的施工目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满足特殊需要的高特种施工设备,如起重机、压力容器等。这些特种设备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壁垒,需要持有特殊操作证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来操作,要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监测检查,同时制定针对特种设备操作、管理、维护的相关制度,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有效杜绝特种设备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作为建筑施工的主体,在建筑安全管理中承担着首要责任,因此要不断强化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遵守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生产,各环节、全方位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吉欣,孟淼.国际建筑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力争,方东平.中国建筑业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潘炎棠.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J].建筑安全,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