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伤40例急救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腹部外伤40例急救处理措施

禄金晶

禄金晶

(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外伤患者临床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0例急诊患者中治愈38例,死亡2例,死亡率5%。结论:迅速查明受伤原因,具体部位和器官,可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充分发挥各监护仪器的优势,给予高质量的护理。

【关键词】腹部外伤;急救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82-01

腹部外伤急诊非常常见,人体腹部中许多器官:如肝、脾,肠道等都很可能遭到创伤。腹部外伤是外科的急重危症之一。通常情况下,单纯腹外伤对患者多无太大威胁,可内脏损伤后引起的大出血、体克、腹膜炎、感染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并合理处十分重要。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40例。现将急诊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分析患者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3.6岁。急诊受伤的原因:交通伤29例,坠落伤7例,刀刺伤2例,跌伤、砸伤2例。腹部单一脏器损伤14例,腹内多脏器损伤28例。腹部损伤合并全身损伤16例,颅脑损伤患者13例、合并有胸外伤患者17例、合并骨折的患者22例、合并有肾损伤患者7例,合并有大血管损伤的患者6例,合并有体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36例。入院时有休克16例。

1.2方法

休克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给予输液或输血治疗,抗休克治疗同时,迅速仔细的体格检查,尽快查明受伤部位或器官,同时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有多发伤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本分析3例腹部外伤、2例腹膜后血肿合并脑外伤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35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对于不需呼吸功能支持的患者住普通病房,需要呼吸支持的给予ICU病房。对于病情十分危重,尤其合并多部位损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伴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在ICU密切观察。本分析中气管切开患者2例。先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后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

2.结果

本组治愈38例,死亡2例,死亡率5%。死亡2例患者为全身多发伤,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腹部外伤为急诊外科常见病,病情多为急、危、重、急诊医生需要简明快捷的方法判断病情,是否单纯的腹部外伤,是否合并脑、胸、腹致命伤,是否合并休克等。医师要边了解病史、边抢救、边检查、找出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部位和器官的损伤,并采取紧急抢教措施。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1]。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床边心电图,并观察神志有无改变,瞳孔变化。休克患者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快速扩容进行抗休克治疗。有胸、腹部外伤患者,给予诊断性胸、腹腔穿刺,排外胸、腹腔内出血。若患者有心衰、呼衰或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宜搬动的患者,做床旁B超、床旁X线摄片等检查,待病情稳定后,再对患者做全身各系统的全面检查。为了有效预防创伤后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对重创伤患者进行重点监测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对这些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呼吸、循环、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作全面的监测,提前预防和积极治疗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在创伤复苏的早期以及治疗过程中,如果呼吸功能较差,伴有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支持功,纠正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本组均行血压、心电、脉博、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给予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者行动脉穿刺进行动脉压监测。每日或隔日行血尿、生化、血气检査。在监测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会诊,使用广抗生素,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尤其在创伤中期要注意防止真菌感染[3]。腹都创伤的患者早期可给予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可使患者更好耐受疾病,提高对原发伤治疗的疗效,可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对于禁食的患者,早期给予TPN,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尽可能给予肠内营养,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或合并多发伤的患者,有的患者合并有消化道瘘,有各种减压管、引流管、导尿管及各种监测仪与体表相连的导线,有的伴有肢体、脊柱或骨盆骨折,有的损伤后昏迷状态,所以护理任务十分紧重,因此,进行高质量的护理也是预防和减少皮软组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4-5]。

【参考文献】

[1]安永天,胸腹部联合外伤急诊处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27).

[2]程金宝.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误诊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

[3]韦世州,腹部外伤的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

[4]李延慧.外伤性胃肠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0).

[5]张利远.,腹部外伤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附83例报告)[J].河南医药信息.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