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梅舒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为有源头“活”水来梅舒清

梅舒清

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323700

摘要: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壮着胆子进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红绿灯》的教学课堂。虽然因教材安排的开放性总是让我在教学设计之初头昏脑涨,但在进入课堂后,学生们那种因源于他们各自的生活而被吸引,进而充分投入课堂的专注,让我看到了教育更直观的样子。很高兴有这样一种特别的体验。

关键词:《红绿灯》教学课堂生活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本课中,我积极倡导在生活中实践的方法,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去了解道路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与孩子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一、描述所见生活,激发兴趣

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我的层层描述出示谜语,学生迅速猜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红绿灯。再深入了解,从远处看最能看清楚的颜色依次是:红(贴)、绿(贴)、黄(贴)。(贴在红绿灯框内)所以才选择这三种颜色为我们交通的主要颜色。顺势揭示出课题,让学生们明白原来这常见的红绿灯的设计还有这样的科学依据,启发学生去深入思考这些生活中常见而又不寻常的事物。

二、立足实际生活,识记归类

接着,我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那些无声有序地保护我们出行安全的交通标志。

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交通标志并不完全陌生,于是我在大屏幕上逐行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让学生们先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再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利用“交通标志——互学单”,相互识记。三分钟后通过“交通标志——自评单”,以教师出示交通标志,学生勾选标志的名称,随后出示正确选项的形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直观地看清自己记了多少。切实地把评价活动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接着以这十二个常见的交通标志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白底红圈加斜杠的是“禁令标志”,黄底黑字三角形的为“警告标志”,蓝底白字或者白色图片的是“指示标志”。再借由东苑小学校门口的指示牌了解白底黑框出现在各主标志之下的就是“辅助标志”。这样的归纳记忆让学生在初识各图标时就能快速分辨意义,帮助他们迅速得出各图标表示的意思,为认识今后的生活中出现的其他标志做好了铺垫。

三、强化生活体验,以用促学

活动一:我是交通标志设置员。在认识了这三类主要的交通标志和辅助标志之后,我播放了湖海塘小学的小学生们最近因湖海塘小学周边新路缺少交通标志而苦恼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各上下学要道如何设置交通标志,通过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完成“交通标志——设置单”并互相说说为什么。在这个路口设置什么样的交通标志,让学生们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日常生活中易被人忽略的标志,以一种“社会小主人”的姿态去审视道路上的安全问题,做到了危险前置思考。说说设置的原因则在加深了对各标志代表的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彼此的道路安全意识。在小组汇报和补充说明之后,我播放了金华市交警一大队的章警官对学生设置的交通标志的点评和对设置的方法点拨的录音,让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再次刺激自己那根交通安全的神经。

活动二:我是交通方向指挥员。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在认识生活常见指路标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家住保集半岛,去往东苑小学,怎么走?通过PPT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们借助八一南街、东莱路、义乌街上的指路标志,一步步讨论和指挥我找到东苑小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指路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了借助生活中的指路标志寻找正确路线的能力。这也是现如今学生们不可或缺生活能力。

四、关注平安生活,化情为行

品德课讲求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在这一部分,以忧伤的音乐声为背景,我以十岁孩子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失去生命为例,让学生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大意义。学生们在悲剧的启示下,体会了交通安全这四个字的的重量。再用一组现场崩溃的亲人的照片去感受生命逝去的悲伤。最后用一串真实的生命的数字,让学生们明白这样的痛苦不只有这一个家庭承受着。设置上层层推进,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遵守交通安全的认识和思考,激发了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感。小结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心有红绿灯,平安伴一生”的希冀。这是对学生们的祝愿,也点明了关键词“交通安全”。学生们在这一系列开放的活动后,对这个四通八达又层层联系的道路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对于这份无比珍贵却也万分脆弱的生命安全也多了很多思考。

教育本就源自生活,放大课堂中的生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学习,再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就是我所追求的课堂的样子。很感谢在整个磨课环节中帮助我、指导我的各位专家老师,很高兴能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这一次特殊的挑战。我想,这一趟不期而遇的旅程给我留下的对于教学生活性的思考定能陪伴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自我,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立足生活,探寻教育,陪伴成长,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定将继续关注生活,在这条“以生为本”的教学路上,继续蓄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