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谈“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

钟东

关键词: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

我们常说,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期盼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他们个性鲜明,优点缺点共集一身;他们无比年轻,可以无限发展……可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似乎好多学生面对一切都很茫然,他们没有自己前进的方向,没有探究新知的欲望,也没有追寻成功的动力。

在现在很多学校里,教师普遍不愿参与学校的事务,缺乏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激情。他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工作负担很重。为什么会有这种职业倦怠?为什么教师不愿意参与学校的事务?为什么教师缺乏教科研的积极性和激情?因为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需要,也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充分尊重。

当教师被漠视的时候,他必然会漠视自己的工作;

当教师被忽略的时候,他必然会忽略自己的责任;

当教师焦虑重重、不堪重负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期望他能有多少创造。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要唤醒潜能,让它无所不能;点燃梦想,让它自由飞翔;引燃激情,让它尽情燃烧。当一个人被引燃,其内在活力被唤醒,就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学习和奋斗动因。

一所优质的学校应该是师生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都能感受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都能对美好生活怀有向往和追求,都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学校不仅要关心学生生理、心理是否发育成熟,更要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学校应秉持“帮助教师成功是最大的成功”的理念,尊重、赏识和激励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在成功中体验自豪感和幸福感。

凝练办学思想最终应指向师生的幸福人生,让每位师生与成功有约。也就是说,一所优质的学校应该是师生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都能感受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都能对美好生活怀有向往和追求,都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所以,经过学习和自我反思,总结我的教育思想就是“引燃心灵,全人成长”。

学生不是被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感情、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其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没有充实丰满的精神世界,没有学习和创造的快乐,没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就不可能有幸福。

教育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传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应该来自外部,而应该来自内心。

什么是引燃?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闪光点;

什么是引燃?就是尊重教师的创造,发挥教师的智慧,让每个老师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这就是引燃;

让每一节课都有特点、有创意、有情趣、有活力,让课堂成为诞生学生想法的地方,这就是引燃;

让校园里处处充满着师生的创造,让校园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就是引燃。

“引”就是引燃、是引导、是引领。既然是引燃,是引导,是引领,那么就不可能用行政的手段,用强制性措施,必须用生命、用激情、用创造、用思想来引燃。

“引”就是唤醒生命内在的精神力量,它的终极目标是“燃”。什么是“燃”?“燃”是精神,“燃”是文化,“燃”是一种境界。要引燃学生先引燃教师,要引燃教师,校长就应该是一团火。

引燃心灵,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到成功点,诱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追寻梦想。从而寻找到引燃学生激情,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

引燃心灵,就是让教师总是感觉自己很重要的,焕发职业生涯的激情;让教师时时感到被尊重和鼓励,他才能尊重和鼓励学生,送给教师一缕春风,他会还给孩子一个美丽的春天。

雅斯贝尔斯认为,学生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

“全人”,顾名思义,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全人成长”就是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强调每个人的智力、情感、社会性、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全面挖掘。在培养全面素质、促进人格发展的同时,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地球公民。即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全人成长,就是承认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一、“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的理论依据

1.柏拉图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需认识的东西。”奥古斯汀在《统制篇》中认为教学是让学习者有自己认识的助产行为。

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学记》在反思对照当时注入式教学的弊端的基础上,再三强调“善喻”,“喻”就是善于诱导之意。并提出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三条原则: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引导学生却不牵着他们走,激励学生学习而不压抑他们,启发学生的思维但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3.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本”,突出人的自由与尊严、自主与选择、价值与潜能、创造力与自主实现,弘扬人的主体性。马斯洛认为,人身上潜藏着人性的优良品质,“从促进自主实践或促进健康的角度来看,(理论上的)良好环境应该是这样的:提供所必需的材料,然后退到一边,让机体自己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自己进行选择。”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创设合适的情境,科学的引导、正确地组织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尊重、鼓励学生去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新结构。

5.多元智能理论,区分了智力的七种形式,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7.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认为在现实的教育中,那种为入学考试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填鸭注入的教育、考试作弊的教育、予备学校的教育、补习学校的教育等,都在破坏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以“育人”为本而不是“制器”为宗的“以人为本”价值追求。

8.我国自孔孟以来的儒家思想即以止于至善的“圣贤”为教育目标。西方知名哲学家康德所云:教育的使命在完成人之所以为人,也道尽个人完整发展的重要教育任务。

教育就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教育目的就是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引燃”的过程。教育者只有“引燃”受教育者的内心(心灵),教育要求才能变成了受教育者的自主要求,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引燃受教育者心灵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

二、“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的特性

能动性:它是指相信学生具有自觉意识,能认识事物和自我,进行评价、选择与做出反应。有将个体和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品德、美感;又能使自己的智慧、品德、美感外化、对象化于事物的潜能。

独特性:它是指学生既有来自先天素质的差异性。同时,也有后天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在认知上表现为不同的认知结构、认知定式、认知方式、独特见解、特殊才能,在意向上,表现为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取向、创造意识与精神情操等。

整体性与全面性:它要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因应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受教育者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成正面的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三、“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的实践

1.在学校文化中引燃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学校育人理念拓展的阵地,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健全、视野的拓展、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体现在培养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价值认同。

2.在学校管理制度中引燃

我们采用“人本+制度“的管理模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氛围。用平和、互相尊重和理解的融洽师生关系为学生自由、全身心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实践活动可以将空洞的教化转化为参与度高的直观体验。

学校是典型的具有学习功能的组织,教师职业又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点。学校的组织结构应该既能各司其职强化责任,又要便于沟通协作,管理重心下移,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低重心运行,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

(1)建立家长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和学术委员会。

(2)构建“微团体”,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服务、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①构建“微学区”,让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根植于心;

②构建“微社团”,让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发展;

③构建“微研究小组”,让教学研究“接地气”;

④构建“微项目小组”,让一线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

⑤构建“微文体小组”,让老师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⑥构建“微社区”,家长“微学区”,让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3.在探索开发课程中引燃

引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着眼于学生主体的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直接经验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自操作。

(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大力开展基于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微社团”建设。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方式、活动目标。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会创造。开展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不断增强创造意识,进一步培养创造能力。

4.在德育管理中引燃

按照学生掌握道德要求的最佳期来安排德育内容,做到循序渐进,逐项落实。

(1)实行民主型德育管理,实现“自理、自主、自治”目标

①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首先,将班级事务“承包”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全员参与管理;其次,建立班级事务讨论制度,学生人人有权就班级生活提出讨论话题,每位同学可以在会上畅所欲言,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

②引导学生实行自主管理。建立学区轮值制度,每周由一个学区负责班级管理事务。

③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通过有效的“扶”(指点管理方法)和“放”(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以及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学生大胆参与班级管理和切实加强自主管理。

(2)构建“开放型”德育活动模式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①“学习的主人”系列活动,如时政课外学习活动系列;

②“生活的主人”系列活动,如“露一手”表演等活动系列;

③“社会活动的主人”系列活动,如生态环境社会调查等社会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学会自学、自理、自治。

我校社团普遍数目众多,不仅有司空见惯的义工(志愿者)组织、艺术团、合唱团等,还有如爱鸟社、领袖社等个性化组织。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参与者不仅锻炼了各种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并实践了德育教育重视的情感体验、道德提升和价值体悟,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达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成效。

5.在构建教学活动体系中引燃

(1)开展以“微学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织教学交往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等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不等,课桌按前3后3方式排列,每位学生根据学生特长分别担任各科学科组长。

(2)在教学中提倡“六环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导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总结演练。让学生经历初步参与、独立参与、合作参与、深入参与拓展参与的各个过程。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由研究“老师如何教”变为研究“学生如何学”。提出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智慧的生长而教!让五变走进课堂:变教师预设的课堂为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变教师独占讲台为学生走上讲台;变单纯教师提问为学生参与质疑;变讲的过细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变一味欣赏学生的成功为尊重学生的失败。

(3)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取得发展。包括学习目标分层,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定位、导向、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进步设立了台阶。施教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水平;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评价分层。即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差异性,注重激励性,重在有所发展。

四、“引燃心灵,全人成长”教育的二个注意点

1.“引燃心灵,全人成长”强调教育并不是孤立的过程,不是学生自己就能实现的,它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教,精心策划与设计,老师的诱导和催化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所以教师发展在先,教师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极大,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便不可能有成效地自主学习与发展。

(2)教育民主化、个性化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教育民主化、个性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保障,主体性发展受到局限,主体作用也难以发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想劝告青年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们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要使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懂得人的尊严与价值,了解自己在学校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责任、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道德在心里蕴含着,需要我们去引燃,去激发,幸福教师+快乐学生就是我们的理想学校。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学5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