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新课标下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究

吴婉华

吴婉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七甫小学528237

【摘要】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生活水平、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效果存在着差异,如何才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是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它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背景、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意义等方面谈谈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07-01

前言

教师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同时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与此相应的课程改革也在进行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个体差异,其相互之间存在的素质教育也出现了巨大差异,这不得不要求学校应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策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大提高。

一、合理分配学生座位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般都在专用的计算机教室,为了便于管理,座位都是固定的。针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这时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动脑筋了。初次分配:教师在初次分配座位时应考虑学生的初始能力(包括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安排座位本着“一帮一”的原则,让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有最近的学习帮带者,让每一列(组)都有几个分散的“小老师”[1],自制力和注意力不佳的学生不宜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适度调配: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习风格做适度调配。奥苏贝尔指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前者习惯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新知识的学习,后者则是依靠学生自主实践和发现来学习。根据知识类型差异,教学采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穿插渗透,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相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不宜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这时教师及时调配座位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

二、合理设置学习任务

开展分层教学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做好教学任务设计工作,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布置任务时,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使其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然后教师再做好学习任务的分层,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们的原有能力上进行拔高训练;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word文档操作时[2],就对教学任务进行了分层,并让学生按照不同任务的要求开展信息技术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熟悉操作步骤,参与到文档编辑学习之中,满足他们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对于比较熟悉word软件的学生,教师就为他们布置了比较系统的文档编辑任务,如设置字体、字号、首行缩进字符、行距、页面边距、插入图片等。在系统任务的指导下,这些学生可以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对信息技术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操作熟练度。对软件不够熟悉的学生,教师则为他们具体布置其中的一项编辑任务,如通过艺术字来自己设计一张贺卡,掌握字体设置技巧,逐步提升他们的word文档运用水平。

三、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层管理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必须充分做好任务跟踪管理的工作,时刻注意分层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布置,而且必须做好学生调动的工作,不仅要保障分层学生的到位指导,而且要保障调动学生可较好的适应新环境,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师针对每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课堂汇总,避免班级内出现不透明教学。教师通过对分层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层次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又可保障学生在兴趣中学会更多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术。

四、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分层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向。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评价功能,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会分析教学内容,制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合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师划分的三个层次,教师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前进目标、拓展目标。基础目标要求“优-”那一层次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完成基本要求;前进目标着重于培养“优”那一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使用能力;拓展目标当然是为能力较强的“优+”那一层次的学生而设立的,着重于知识的内化与迁移[3]。例如教师在上实践课《输入文字》时,为了检验自己的研究实效,教师对“优-”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学会如何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并基本学会单字的输入,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对于他们而言也极其吃力,因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连鼠标的使用以及指法都很生疏,正好可以让他们在反复得选择输入法和输入单字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优”层的同学,教师会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单字输入的基础上,基本掌握词组的输入法。对于那些操作能力较强的“优+”层学生,简单的单字、词组输入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便要求他们输入一段文字,争取达到40字/分,或者更高的速度。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这样的分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操作时都有自己的目标可依,有了努力的方向,做起任何事都会有极大的积极性。

结语

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处于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促使后进生取得进步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对它进一步进行探讨和总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更加适合自己发展以及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各个水平上的学生都能在以前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晓梅.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165+167.

[2]张燕娇.微课分层应用,学生因材施教——以闽教版信息技术四上第14课《制作书签》为例[J].新教师,2017(09):73-74.

[3]林小玲.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