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

许智利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围术期内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共计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共计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P<0.05。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在为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针对性心理干预

所谓体外循环,主要指的是使用一定方式,把静脉血液的患者及体外.利用人工肺开展氧合,继而排出机体中的二氧化碳。使用人工心,将氧合血泵入到动脉之中。利用这种方式,进而代替心脏与肺脏功能血液循环。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呈现出了稳步发展的趋势。当代体外循环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继而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临床中,需要用到体外循环的手术类型一般为大血管直视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等。因为体外循环手术为一类难度较高的方式。所以说,使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好患者的围术期心理护理,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文献指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开展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区间为26.35-74.55岁,平均年龄为(58.51±1.17)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27.58-75.96岁,平均年龄为(59.63±1.28)岁。病患均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且不存在手术禁忌以及精神疾病。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详细为:

(1)术前心理干预。在开展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当和患者开展详细交流。积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以及是否存在术前心理障碍。和对于自身疾病认知情况,完全评估患者心理准备详情。帮助病患了解手术所达到的效果,并且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护士应当全面和患者介绍入住ICU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必要性。具体方式为:

第一、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主动介绍和ICU,相关的规章制度、常规护理方法。讲述各类设备使用原则以及目的。反复带领病患,参观还是有内部环境。介绍ICU设备以及入住ICU患者术后现状。全面强化患者入住ICU后和术后开展监护措施。并且能够全面了解。ICU的噪声、通宵照明、昼夜节律受混乱、切口疼痛以及各类插管作用,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刺激,进而影响自身休息。患者应当面对家属无法陪伴在身边的现状,告知患者,当带有各类插管时不可说话。医护人员应当使用非语言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减少其内心忧虑和不安度。

第二、强化无法沟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开展各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当赢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用正确的移情法和护理技巧,降低患者内心忧虑感。

(2)术后护理干预。

在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应当全面满足其内心真实需求,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心情。及时告知病患术后所处环境、地点、时间等等。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如果患者发生失眠以及高度警觉现象,应当全面强化心理护理。如有必要,应当开展镇静治疗。积极观察患者,各类感觉运动和交流能力变化情况。不要单纯注意监护设备上的信息而忽略病患的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当主动和患者交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述手术后常规变化和转归情况。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患者家属可短时间探视,目的在于缓解病患内心孤独抑郁感。告知患者家属,应多于给予其支持和鼓励,不要谈论家中的琐事、难事、愁事等等。以免患者产生不良心理。

1.3观察指标

(1)本实验使用HAMA以及HAMD量表,分析受试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为严重。

(2)分析两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详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详细见表1.

2.2两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对照组共计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共计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P<0.05。

3.讨论

体外循环是一类高精度、高难度以及需要高强度操作的手术类型。该类手术的实行需要有一定条件支持。对于患者来讲,体外循环属于一类非生理状态下,对机体造成强大刺激的源头,进行该项手术。在这种情况下,令机体释放出过多炎性物质。进而引起患者机体损伤。在对其开展手术时,实施体外循环,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水肿现象。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就此引起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以及舒张功能减退现象发生。值得说明的是,心脏就是还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此类手术对于心脏结构以及功能改变也相当显著。

本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患,在手术前对于自身病情、整个手术过程以及入住ICU情况不了解,进而出现了心理障碍现象。对于此,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开展了针对性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术前开展认知行为干预、系统脱敏以及支持疗法,令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得以提升。加强了对院内人员的依赖感。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心理压力。加强患者手术成功信心。

术后,对观察组患者开展系统性脱敏心理护理。加之病患在清醒之后,第一时间通知其手术已经完成。医护人员使用有效方式和患者沟通。此举能够让患者在第一时间,适应ICU的环境条件。同时给予心理障碍者,实施鼓励安慰等举措。尽量满足其各类合理要求,在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分数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在为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智红晓,宋葆云,杨巧芳.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840-842.

[2]刁德源,王志梅,李晓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121-122.

[3]万珍,刘萍.闭式体外循环下二次心脏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8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