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彰显生活的光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让数学课堂彰显生活的光彩

强兆琴潘俊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强兆琴潘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挖掘“生活素材”,探求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

当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不管是苏教版、浙教版还是北师大版,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每一个新知的引出、练习的设计都尽量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之所在。但很多教师习惯于依教材而教,以为这样就是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殊不知,教教材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观察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师既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又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入有趣的人体知识:你知道人体的许多有趣比例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人两手伸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通过这些比例关系可推演出一些生活常识,如:买袜子时只要将袜子在自己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袜子合不合脚。警察根据罪犯脚印,可估计出犯罪的身高。通过“人体有趣的比例”,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二、回归“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应紧紧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教完了“平均数”后,我要求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每个月的用电量,每个家庭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入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了圆柱体体积后,有学生提出:茶杯、锅等容器,为什么底面是圆形而不是方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难道这种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存在着奥秘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回家思考,与同学、父母去探讨。不久就有学生来告诉我:“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

在高相等时,底为圆形的容器容积较大。这个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回答,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房屋的设计等是否对称,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想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蝴蝶、蜻蜒、飞机等等。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同学们的兴趣高涨,一幅幅轴对称图形跃然纸上。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纷纷来到教室前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自觉参与,而且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时所见的物体当中原来就蕴含着数学知识。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寻找数学、生活结合点

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应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布置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请你当个小小设计师:学校的操场旁边要设计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绿化带,面积是15平方米,你帮老师设计一个,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法?哪种设计方法比较美观?通过研究,学生不仅巩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了优化的思想。又如,学生学习了24小时记时法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从小珍惜时间。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学生学习了平均数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外活动,测量计算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通过这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学生更能深刻地认识、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近而更喜欢学数学。

四、关注生活情境,还原数学

本质,在取舍中寻求平衡。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一味创设生活情境,结果课上了将近二十分钟还没有展开新知的教学。那就是对陶行知思想的生搬硬套,是搞形式主义的生活化。我们所提倡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不应该在搞不搞生活情境创设的问题上走极端。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数学问题来自外部,那么我们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数学思考;如果数学问题来自内部,那么我们应该努力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认知冲突。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既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又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味与生活味一样不能少。至于哪个环节突出生活味,哪个环节重视数学味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陷于形而上学的怪圈了。我们要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变通地实施生活教育理论,在取舍中寻求数学教学的平衡。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