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杨川

杨川

〔摘要〕犹太民族之所以耀眼于世界各个领域,在于他们的教育,他们的家长在学生放学回家后会问:“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而我们的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主动提问是创造的开始,而我们的很多学生不善于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重被动地记忆和机械地模仿,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提问能力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而要变革“填鸭式”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思考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会学习的学生”为标准,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增强教师自身素养,树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教师的甘露去滋润,才会使艺术之花开得婀娜多姿、绽放异彩。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崇高的师德,它是高素质教师的前提。其次,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做到有问即答,凡答必妙。

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问题意识,做到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即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不仅在于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学中,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建立新型民主、互动、共学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竞争、不盲从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所不知”、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无限的想象力,鼓励向老师、向课本、向标准答案说不,大胆质疑,深入思疑,敢于创新。例如在进行“蒸腾作用”内容教学时,我们选择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充满问题的课堂氛围,进行探究式教学。首先,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仔细观察,质疑问难和思考讨论,从而总结出了蒸腾作用的概念。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蒸腾作用的全过程,还提出了气孔是怎么开闭的,水为什么从低向高流等问题。然后,教师演示自制教具,学生也可以动手实践,突破保卫细胞通过吸水膨胀和失水缩小来调节气孔的开放与闭合这一难点内容。最后,补充出示关于蒸腾作用意义的有关资料,学生自然就要发问99%的水分都蒸腾掉了,不浪费吗?蒸腾拉力到底有多大呢?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呢?……学生始终处于这样浓厚的问题氛围中,思维空前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3.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2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很多自然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记录,去发问。生物学是自然学科,它的原理、规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象,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

3.3时间合理,充分交流。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4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承认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出问题。如在讲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时,课本上是用漏斗往广口瓶中注入清水,排出种子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这样的过程比较繁琐,需用的仪器较难准备,怎样改进?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用无色矿泉水瓶代替广口瓶,再把瓶盖换成单孔橡皮塞,只要用手捏瘪瓶子,种子产生的二氧化碳立即就被排出,既简单又安全。对这一创举全班同学都大加赞赏。这样,在积极的评价中,学生肯定了自我,提高了信心,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第六中学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