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9
/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翔刘漪段皎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治疗的78例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共计39例,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共计39例。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长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例数及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然而血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入住ICU例数以及肺泡灌洗液G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肺曲霉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082-01

近几年来,我国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且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IPA的患者也较为常见。因此这一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入住我院的78例患者为对象,对其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78例患者为对象,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例数为39例,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例数为39例。所有患者最大年龄为82例,最小年龄为63岁,平均年龄为(76.58±3.14)岁,所有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病原菌检测方式在患者清晨漱口之后弃去第一口痰,收集好患者拍背之后或是深吸气之后咳出的痰,连续三天均取患者晨痰,将其放置在无菌器皿15分钟内进行送检,在高倍镜之下WBC>10个或是柱状上皮细胞则为合格痰,两组进行三次深部痰培养则视为同一种真菌,判定结果阳性。

1.2.2影像学以及其他的检查方式如若条件允许可以尽早给患者进行CT检查,病情允许的患者还可以尽早进行支气管镜的检查,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收集检测[1]。

1.2.3血标本采集以及检测每周对患者进行两次采血,采取患者空腹外周血3毫升,24小时内进行离心将血清分离出来,保存至零下20℃进行待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患者血清的GM值分光光度值高于0.5则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使用抗生素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泡灌洗液GM值、肾功能、是否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呼吸衰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单危险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观察组长期采取糖皮质激素、糖尿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例数及肺泡灌洗液GM值以及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中患者,然而血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入住ICU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肾功能不全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单危险因素比较

3.讨论

IPA主要是由曲霉菌侵入患者肺部组织进而出现的一类深部真菌感染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免疫抑制人群。近几年来,因为营养不良、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原因,使得我国AECOPD患者发生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且患者的预后情况均较差,致死率非常高[2]。因此必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疾病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吸烟、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以及住院时间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3]。

【参考文献】

[1]谢立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型与痰瘀型相关理化因子的关系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黄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207-209.

[3]王小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8.